記者21日從安徽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月至11月,安徽長江流域地表水水質達到有監測以來最好水平,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84%,優于國家考核目標6.7%,比“十三五”初提高了17%。“十三五”以來,長江干流(安徽段)水質基本穩定,達到Ⅱ類。
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羅宏介紹,“十三五”以來,安徽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推進長江流域大保護大治理大修復,強化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狠抓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推深做實河(湖)長制,高標準建設環巢湖十大濕地。
羅宏說,為打贏碧水保衛戰,安徽強化國考斷面地表水水質目標管理。采取“預警通報、幫扶指導、環評限批、定期會商”等措施,對水質斷面嚴重超標的市政府下達預警函,召開不達標斷面調度會,開展實地幫扶調研,全力推進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
同時,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和工業園區水污染處理設施整改,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規范化建設。長江流域84個縣級及以上在用和備用飲用水水源、426個農村“千噸萬人”水源均完成規范化建設、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和基礎信息調查,全部劃定保護區,并定期開展水源水質監測,實施有效保護。
此外,持續推進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積極爭取并用好中央水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發揮生態補償資金的經濟杠桿作用,推進各地努力改善水質狀況。2018年以來,安徽長江流域共產生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金達3.42億。
下一步,安徽將謀劃實施升級版“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加快實現“一江碧水向東流”。 (記者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