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起涉犬糾紛將文明養犬問題一次次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近年來,寵物經濟飛速發展,尤其寵物犬數量快速增長。寵物犬給人帶來溫暖陪伴,成為許多家庭不可缺少的一員,但隨之而來的不文明養犬行為屢屢發生。犬糞不及時清理、犬吠擾民、遛狗不拴狗繩,諸如此類的不文明行為看似小節,卻給環境衛生、他人安全和城市管理帶來隱患。究其原因,既因為有些養犬人安全意識不強、自身素質不高,也與管理難度大、相關規定執行不力有關。“犬事”本是小事,但如果處理不好,容易釀成大事。近期的幾起事件均因有關方面處理不及時、不到位,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如何文明養犬,從國家到地方的規定并不少。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規定,單位和個人飼養犬只,應按規定定期免疫接種狂犬病疫苗;攜帶犬只出戶的,應按規定佩戴犬牌并系犬繩等。全國100多個城市對養犬行為專門立法,對養犬登記、注射疫苗、遛狗拴繩等細節行為作出了明確規定。不過,由于城鎮遛犬所涉公共空間范圍較大、養犬者人數較多,執法人員相對有限,不可能進行全程監管。因不文明養犬發生的傷害行為大多事發突然,難以及時到場處置,執法不嚴問題也普遍存在。“犬事”難管,但必須得管,在強化基層治理能力、推行“繡花式”管理的今天,這是不容回避的問題。如果每個涉犬糾紛都等“鬧大了”才善后處理,不但加深涉事雙方矛盾,造成公共資源浪費,也削弱了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和權威性。
文明養犬考驗基層治理能力,引導文明養犬勢在必行。加大普法宣傳力度,以切實可行的方式讓更多人了解涉犬法律法規最新內容,知曉懲罰措施,促使養犬人樹立安全意識、公德意識。在充分照顧養犬人、普通居民等群體合理訴求情況下,制定符合當地實情的政策措施,將文明養犬規定落細做實。基層單位應將引導工作做在前面,為養犬人和普通居民建立平等和睦的溝通交流渠道,增進互信。相關管理人員遇到涉犬糾紛時,要盡職盡責、依法調解,不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不能“踢皮球”。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創新管理方式,例如健全文明養犬信息檔案,完善針對養犬人積分獎懲機制,以積極性獎勵措施促進文明養犬風氣的養成。
養成文明養犬的風氣,既離不開職能部門有力執法,也離不開各方力量創新方式、協同共管。切實擔責、落細做實,點滴推進、久久為功,才能把這個日益復雜的小問題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