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七方面政策,扛牢穩定宏觀經濟責任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山東引起熱烈反響
“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于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并從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等七個方面作了安排,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七個方面政策都是圍繞‘穩中求進’展開,其中‘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位居七個方面政策之首。”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認為,宏觀政策強調穩健有效,表明明年的經濟工作重點在穩字當頭,“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穩健重在強調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有效則強調政策支撐經濟發展要有力度,能更好抵御經濟下行壓力。”
微觀主體對宏觀經濟穩定具有基礎性作用。截至11月底,我省實有各類市場主體1310.5萬戶,同比增長11.92%,市場活力穩步增強。下一步,我省各地將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我們將開展市場主體培育發展突破行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促進全市市場主體增量提質;開展服務企業發展提升行動,常態化落實服務企業專員制度,持續落實‘百億助力小微企業發展’行動;實行重點領域企業清單管理,深化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建設,強化反不正當競爭,維護好競爭有序市場環境。”濰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馮紀偉表示。
流通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對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具有重要意義。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棟說,將按照結構政策中要著力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要求,提速33個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推進陸海空一體化多式聯運中心建設,完善城鄉物流體系,搭建全省統一的城鄉物流公共服務平臺,建好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科技政策要扎實落地。今年,我省落實2020年度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加計額達980億元,惠及企業2.8萬家;落實中小微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財政獎補、研發投入后補助政策近12.59億元,惠及企業9230家。省科技廳廳長唐波表示,將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推動科技體制改革,持續實施“技術攻關+產業化應用”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大力推動行業集群性提升和區域集成性創新,繼續實施科技企業梯次培育工程,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數量實現倍增。
在改革開放政策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激活發展動力。“我們將聚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激活發展動力。”王棟告訴記者,將深化政務服務“雙全雙百”工程,再推出一批“跨省通辦”“省內通辦”服務事項,實現極簡辦、集成辦、全域辦;實施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協調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打通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自由流動堵點;支持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青島西海岸新區等6個地區全面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深入推進電力現貨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和增量配電改革試點,研究修訂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實施辦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區域政策要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設立省級新區,是山東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過去,菏澤爭取到的政策多是對口支援,設立新區是菏澤第一次與發達地區一樣,爭取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抓好新區建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菏澤市委書記張新文說,菏澤將舉全市之力建設新區,奮力打造黃河下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中原城市群對接合作先行區、魯西崛起戰略引擎,為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發展總體格局提供重大載體支撐。
民生無小事。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就業、養老、生育等民生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社會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線。“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2020年山東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0.90%,老齡化進程呈現進一步加快、加深的趨勢。”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孫秀亭認為,要按照會議部署,從養老保障及服務體系和人口生育政策兩方面發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一方面,要持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三孩生育相關的配套政策,實施進一步鼓勵生育的獎勵政策,切實有效地提高育齡人口生育意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采訪中,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會議部署要求上來,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參與采寫:王兆鋒 張鵬 張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