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把孩子忘車內互相推卸責任
近日,上海一名5歲男孩被鎖在醫院一輛汽車內,滿頭大汗全身濕透。民警通過車牌信息聯系上小男孩的家人。10分鐘后,小男孩爸爸匆匆趕來,看到孩子全身濕透,他開始抱怨第一個趕到現場的奶奶沒照顧好他。
原來,小男孩家中有老人生病,男孩父母著急陪老人去檢查,計劃5分鐘回來,就把小男孩獨自留在車里,結果一忙檢查,一家人都把孩子給忘了。
孩子被鎖到汽車里面怎么辦?
我們要知道人被鎖進車里面,車門打不開,車鑰匙也不見了,那么我們怎么出車門呢?很多人就會說,這個是不可能的,我又不是傻子,瑣進車里面,而且就算車被鎖了,可以按一下開鎖開關就能開了。
而且里面的汽車門是可以自主打開開關的。但是真的是這樣嗎?現在的一些高級汽車,他們的防盜措施是很強大。可以說當我們在開著車的時候,如果說車鑰匙把車門鎖上,里面的人是打不開車門的。當然高級汽車也是不少的,有一些普通的汽車我們自己在里面扣動車門的開關就能自動打開了。
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新聞家長不注意小孩子被鎖在車里面然后身亡的事件。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很多時候汽車會出現沒電的情況下,里面的電子開關是打不開的。
還有成年人下車不帶車鑰匙也是打不開的。這種事情會出現,而且也會經常遇到的,所以說我們再碰到這樣的情況,一定要注意一下。但碰見這種情況,我們只需要說到這個小孔就能打開了。
我們要知道,如果小孩子被困在車里面,家長朋友應該提前教會孩子一些看門的知識。這個開門可不單單是車門打開還要根據自己汽車的情況告訴孩子們汽車是可以打開車門的。
有些低配車和中配車還是高配車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汽車,然后查找怎么樣在里面把門打開。如果自己找不到我說的這種方法,那么本人可以說家長可以坐在車里面,自己把車門鎖上,然后不用車鑰匙把車門打開。這樣在教給孩子們打開車門的正確方法也是可以的。
如果家里面開的車是比較高級的,那么當車鑰匙把車門鎖上的時候,里面的人是打不開車門的。這個時候就要告訴自己的孩子按哪個按鈕可以解鎖,把門打開。
或者說車鑰匙在車上的時候可以學會按喇叭。引起路過人的注意。如果說車輛的車門真的打不開,就需要用到這么個隱藏的小孔。
本人說的這個小孔是比較隱蔽的,大家在被鎖在里面完全不知道怎么辦。因為這個小孔叫應急孔,大部分的車在后備箱的鎖庫的上方,通常有個塑料蓋蓋的。
我們這樣扣掉這個蓋子,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手拉環或者按鈕。這個時候我們只需要手拉環,或者搬到旋鈕,就可以打開后備箱了。有些在汽車后備箱的兩側。所以每輛車跟每輛車是不一樣的。有些汽車設置的有后備箱的按鈕,有些汽車設置的按鈕需要工具來配合。
所以說當我們購買一輛汽車的時候,自己先學會在沒有車鑰匙的情況下,從車內把門打開。真的沒有這方面的工具,或者說里面打不開的情況下,可以在自己的車里面配置一些工具,然后教會孩子們使用這些工具打開車門。
不過還是最重要的是,大家每次開車的時候,把孩子放在車里面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三心二意,釀成大禍,提前教會孩子們一些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避免孩子被鎖在車內
有數據顯示,大多數汽車熱死兒童事件絕非故意,54%的孩子被粗心的父母忘記了,28%的兒童在無人汽車內玩耍,而這些悲劇完全是可以預防的。大人下車或鎖車前一定反復確認所有的小孩都已下車。
帶著孩子的父母開車時切忌分心,不要因為接打電話、更換了路線等反而遺忘了后座上孩子的存在。把錢包、鑰匙等貴重物品放在后座(寶寶座位附近),可以提醒你下車也把寶寶帶走。
如果是他人開車載寶寶,一定要反復確認寶寶是否安全抵達。對于已經確認無人并停好的車輛,一定記得鎖好車門,包括后備箱!并且把鑰匙放在孩子無法接觸的地方,防止其無意中將自己鎖入車內,發生新聞中的悲劇。
作為路人的你,可以做些什么?
一旦發現有小孩單獨被留在車內,且大人并無回來的跡象,都應立即報警尋求幫助。當孩子無任何反應或表現出中暑癥狀,如皮膚發紅、煩躁不安、抽搐,甚至昏迷,需要立即:報警并撥打120 → 尋找方法讓孩子離開車內,轉至通風、陰涼的地方 →給孩子解開衣扣,噴灑涼水降溫,但切忌噴冰水。當孩子仍可正常回應時,應在警方到場前和其待在一起,同時呼喚他人幫助尋找車主。
如何給孩子做車內自救教育
孩子的自救安全教育一定要貫徹下去。首先父母要摸清自己的車的底細,車被鎖后,車內是否有按鈕打開,是否能按喇叭,是否能打開雙閃等等。在給小朋友做自救教育時,建議按照以下幾個步驟執行:
1.讓孩子學會開車門。
2.在車被鎖的情況下,教孩子用按喇叭、開雙跳或者拍車窗等方式。倘若孩子力氣小,就教他用雙腳使勁踩汽車喇叭。
3.如果你的車子在鎖上后,2的方法并不適用,那么建議給孩子準備一張A4大小的白紙,并用黑色或紅色粗字體寫上“救命”或者“我需要幫助”的字樣,并留下父母的電話。平時就放在車中,告訴小朋友,一旦遇到困難,就要把白紙拿出來,給車外的大人看,以便自己能夠得救。
4.對于大點的孩子,還可以告訴他安全錘的位置,并且告訴孩子如何砸開車窗。當然,這個方法并不適合小寶寶。
家長該怎么做?
這些事件的發生幾乎全是監護者的安全意識缺失造成的,部分家長可能都會覺得是夸大事實了,可是事實呢?正是由于這些家長的錯誤行為,才導致了這類事件逐漸增多,要想想在密閉的空間內,大人都覺得難受,何況小孩子,待的時間越長后果越可想而知,那我們家長應該怎么做?
1.首先日常教育和引導兒童在車內的必要的自救方法,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自身安全意識的提升,減少疏忽避免事故發生。
2.家長不要抱有“出去一會”的僥幸心理,而單獨將小孩留在車內,就算是車窗或空調開啟都不行,絕對不要讓孩子在無人看護的車里玩耍,教育他們車內不是“游樂場”。而當發生類似事件時候,家長要在第一時間穩定小孩小孩情緒,并及時報警求助,如若身邊有救助工具可以自行砸開車窗施救。
3.家長外出開車攜帶小孩,應該時刻關注小孩在車內的情況,下車前一定要帶小孩一塊下車,切勿疏忽造成嚴重后果;而由非監護人帶小孩出行則應保持聯系確保安全。教導孩子如何進行自救是必要的,但是要防患于未然,作為家長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置于危險境地是第一位的。
多知一點:
人們對這類事故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區:
事實上,除非停車后車門窗密閉而發動機不熄火(通常為了開空調)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否則不會發生“悶死”人的事故。
因為即便門窗關閉,車底車內操縱裝置部位總會存在一些縫隙允許氧氣進入車內滿足人的呼吸所需。相反,由于溫室效應造成的車內高溫導致熱死人的事故卻是“輕而易舉”的。
研究發現,當氣溫達到35℃時,陽光照射15分鐘,封閉車廂里的溫度就能升至65℃,在這樣的環境里待上15分鐘就能致命。
再者,由于兒童發育未完全,其體溫上升、體內水分散失的速度遠比成年人快,其呼吸系統和耐熱能力也不如成年人,極其容易發生缺氧、脫水、呼吸困難等情況,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直至死亡。
另一個誤區是:很多人自信,“我絕對不會做出這類蠢事”。
發生這類事故人們通常會指責責任者最多的孩子的親生父母,缺乏愛心和責任心;人們又往往信誓旦旦堅信,這類事情絕對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然而,事實是,超過87%的孩子是被無意之中遺留在車內的。其中超過50%是被看管者不知不覺中忘記在車上。其次是由于疏忽,僅有少數是由于無知,不知道車內會發生這類事故而故意將孩子留在車內的。
令你最想不到的是超過65%的責任人是非常有責任人心、非常有愛心的自己孩子的父母。這些人中包括教師、牙科醫生、社會工作者、警察、護士、牧師、士兵,甚至還有火箭科學家。 作者: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