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依靠力量,他們長年累月在土地的溫床上播灑熱血、收獲殷勤,給城里生活的人們源源不斷送去每日生活必需的食糧。但收入卻少的可憐,好在近幾年政策開始逐漸向農村發展,農民的收入也得到提高。近日,最新消息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那具體翻番了多少?現在人均收入是多少呢?
一、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具體翻番了多少?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劉煥鑫10月27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農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97元,實際增長1.6%,第四季度增速將繼續提高,小康之年農民將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萬元,提前一年比2010年翻一番,增速連續10年高于城鎮居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由2015年的2.73:1縮小到2019年的2.64:1。
二、農民收入提高的原因有哪些?
1.農產品價格提高
這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點,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價格飛漲,人工運輸等成本增加,但農產品價格一直處于低位,下一步將提高農產品的最低收購價,制定農產品價格支持機制,同時抑制農資價格過關上漲,增加各類農業補貼,讓農民種糧種地有勁頭。
2.農民創業就業
在促進農民創業上,制定完善鼓勵農村大學生、打工青年回鄉創業的制度機制,從人才培訓、稅收辦證、用地建廠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促進就業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帶動農民就近就業。
3.農村集體資產
農村集體資產是是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但在很多地方的農村,集體資產要么為少數人霸占,要么沒有合理投資不能產生效益,要把這些集體資產查清楚、使用好,讓投資運營收益為所有村民共享共有,增加農民的資產分紅收益。
4.實行宅基地“三權分置”
農民宅基地所有權、使用權、資格權“三權分置”,這是今年初國家提出來的一項重大惠農利農政策,目的是保障要農戶的宅基地使用權和資格權,宅基地出租、轉讓、有償退出會更加順暢,農民財產性收入將大幅增加。
5.提高新型職業農民收入
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形勢下新群體,以農業為職業,活躍在農業增產豐收的第一線,下一步國家將不斷加強新職業農民的職業培訓、挖掘現代農業增收潛力、拓寬職業農民增收渠道,保障職業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