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DoNews4月4日消息,近日,網友發布國內某公司即將發行“中國太空葬”等新型葬禮方式的產品消息,迅速引發網友熱議。該消息介紹,“星葬——中國太空葬”將成為一種全新的葬禮方式,在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該產品將融入現代科技,將逝去的親人安置在太空中,成為永恒的星辰。
對此,網友評論不一。有的認為這是“噱頭”“變相圈錢”“割韭菜”;也有聲音認為,“太空葬可以搞一搞,有一定市場”“表明航天時代真的到來了”;還有網友在探討該殯葬模式的可行性,“會不會影響科研衛星運行”“是否會造成太空垃圾”。
據紅星新聞介紹,該公司負責人王昊3月31日澄清,由于2022年是第一次發射,為保護珍貴的紀念品,只是嘗試將近50人的紀念品通過長征系列火箭上的兩顆衛星送進了太空,如項鏈、戒指、乳牙、夫妻結發及一些去世者的紀念品等。目前公司尚未正式將骨灰送進太空,預計2023年開啟征集,技術上是可行的。
官網顯示,售價上,實物太空葬“太空紀念星盒”根據尺寸不同,定價不一,分別有直徑高度10mm、15mm和30mm3種尺寸,最大裝載重量在10g至80g不等,價格從低到高分別為5萬元起、12萬元起、30萬元起。最便宜的是記載逝者照片、墓志銘的“太空靈位”,鑲嵌在衛星中,售價為1.98萬元起。該公司商品頁顯示,已有336人購買“太空紀念星盒”。
王昊介紹,公司的星葬衛星發射前已通過國防科工局有關部門的嚴格審批,擁有發射許可證。所有能審批發射的衛星都有一個大前提,就是能正常完成通信或遙感功能。“紀念品或骨灰只占據很小的空間,鑲嵌在衛星內,不會拋棄到外太空。”
有專家認為,太空葬作為一種新型衛星用途,說明航天科技的商業價值正在被人們關注和開發。但由于意識超前和費用問題,目前針對太空葬的業務還比較少,社會接受度也需要繼續深入調研,“市場多大,這個方向能走多遠、速度多快,都不好預測,還需要經過充分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