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無論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透露著樓市明顯回暖的大好景象。
進入2月份以來,國內很多地方的樓市都出現了明顯復蘇。隨著近日“疫情三年,房價漲回來只用了一周”這樣的話題刷屏網絡之后,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樓市,明顯躁動起來了。
結合現實來看,各種重磅消息也是層出不窮,就比如,武漢將房地產歸為"困難行業";成都二手房單日成交破1000套;合肥別墅項目,觸發搖號搶房;甚至,深圳不動產登記中心需要加班來處理業務。
無論在網絡上還是現實中,都透露著樓市明顯回暖的大好景象。
當然,隨著樓市的回暖,有些人的心也跟著躁動了起來。各路炒房群體和投機資金,也開始或明或暗行動了起來,等待著房價再次上漲。但是這一次,他們可能要失望了。
在全網都在鼓吹,準備醞釀新一輪房價行情的同時,一些關鍵而又微妙的國家動向,正在發生。
2月24日,人民銀行和銀保監發布《關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圍繞住房租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共17 條。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甚至認為金融支持租賃這件事和樓市沒有多少關系,但實際上這是一個,關系到中國房地產未來走向的重要政策。直接可以說,中國房地產經濟結構,就是關于租賃端的供給側改革,都毫不為過。也就是說,中國的房地產經濟未來,將迎來全新的模式了。
自從房住不炒提出以來,高層打擊樓市投機屬性,回歸消費屬性的決心就一直沒有改變。這一次,從房住不炒,到租售并舉,國家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此次《征求意見稿》內容一共17條,大概可以分成這么幾個方面,給住房租賃產業鏈上的各種企業“輸血”;努力多渠道給住房租賃市場“搞錢”;嚴防住房租賃的錢被挪用到非租賃住房領域。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在表明,在房地產經濟的租賃端,正式進行供給側改革。
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也將越來越完善,讓所有為高房價所苦的新市民們,能有一個穩定的落腳之處,這也是這個政策動向的本意和目的。
很明顯,這一次,中國的房地產和樓市,所面對的劇本和路線,是完全不一樣了。2023年開始,中國樓市和房價的劇本,以及發展走向,可能要重新進行認知和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