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電無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線傳媒”)近日更新了招股說明書,是繼重數傳媒、海看股份之后,又一謀求上市的廣電新媒體。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與其他廣電新媒體類似,無線傳媒的主營業務為IPTV集成播控服務。鈦媒體APP注意到,雖然無線傳媒利潤率在行業內首屈一指,但隨著終端市場競爭加劇,公司內容采購成本不斷上漲,導致毛利率持續下挫。另外,作為河北省三網融合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唯一運營機構,無線傳媒無疑處于壟斷地位,但其用戶和收入增速卻已開始放緩,成長“天花板”逐漸顯現。
為了提升綜合競爭力、ARPU以及拓寬業務邊界,無線傳媒本次IPO擬募集資金11.50億元,用于河北IPTV集成播控平臺系統化改造升級、內容版權采購、智能超媒業務云平臺。不過短期來看,加大內容版權采購將使其毛利率繼續下行,而智能超媒云平臺目前尚處于理想豐滿但現實骨感的階段。
版權內容成本高企,毛利率難改善
2019年至2022上半年,無線傳媒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87億元、6.31億元、6.72億元、3.32億元,同期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是3.38億元、3.2億元、3.56億元、1.57億元。其中,IPTV集成播控收入分別為5.5億元、6.25億元、6.7億元和3.24億萬元,占當期營收比例分別為93.76%、99.17%、99.64%和97.71%。
IPTV也被稱作交互電視,在傳統有線電視的基礎上結合互聯網,觀眾可以對電視內容進行回看、點播等,是除有線電視、互聯網電視(OTT)外另一主流電視傳播渠道。目前各省的IPTV業務基本都由各省級電視臺或其下屬平臺運營,而無線傳媒則是河北省三網融合內容集成播控平臺唯一運營機構,意味著其帶有一定地域壟斷屬性。
另外,不像愛奇藝等視頻平臺的持續虧損,無線傳媒一直保持盈利,且利潤率較為可觀。2021年公司毛利率高達60.65%,凈利率達52.92%。業績的增長和高利潤率似乎都顯示IPTV是穩賺不賠的好生意。
然而公司卻并非沒有隱患。一方面,公司下游客戶過于集中,報告期內公司對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銷售收入占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18%、97.72%、98.08%和96.36%。
公司坦言,“若主要客戶因業務調整或其他原因減少對公司的采購或調整合作條款,使得公司取得的收入減少或投入增加,將對公司的經營和業績產生不利影響。同時,如果未來出現產業政策調整、市場需求變化、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等重大不利情形,且公司未能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將有可能出現公司業績顯著波動甚至營業利潤下滑50%及以上的風險。”
另一方面,公司毛利率呈下滑態勢。2018年至今年上半年,無線傳媒的銷售毛利率已由74.32%下降至56.71%。而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版權內容成本支出的大幅增加。
數據來源:Wind
與視頻平臺一樣,獲取用戶是IPTV行業商業模式的基礎,而內容資源則是吸引用戶,并持續保持用戶粘性和忠誠度的核心資源。高質量的版權內容能夠提高用戶的付費意愿,培養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從而提高用戶的付費率。因此,公司近幾年對版權的投入也是越來越多。
報告期各期內,公司版權內容成本分別為5964.08萬元、14262.18萬元、17276.29萬元及9285.41萬元,占主營業務比重分別為35.80%、61.90%、67.30%和64.60%,金額及占比均呈上升狀態。2020年、2021年,其版權內容成本較上年分別大幅增長139.09%和21.13%。
數據來源:招股書
事實上,目前市場中各大視頻平臺為保持平臺核心競爭力,均在內容資源方面持續投入大量資金,IPTV行業也已經“卷”起來了。海看股份、重數傳媒和新媒股份都曾表示,未來將把一部分資金放在版權內容的購買上。
本次IPO無線傳媒擬募資近4億擬加碼內容版權采購(上市三年內分別投入7,650 萬元、14,250 萬元和 17,660 萬元)。公司表示,“面對有線電視、OTT 提供商的競爭態勢,公司有必要加大內容版權采購的資金投入,進一步補充經典影視劇和頭部影視劇內容資源,滿足用戶的需求。”只不過持續投入資金購買版權將導致毛利率難以扭轉下滑趨勢。
成長瓶頸顯現,營收增速放緩
根據廣電總局的相關政策,省級IPTV集成播控平臺僅能在省內提供IPTV服務,不得跨區域經營。這意味著無線傳媒的IPTV基礎業務僅能面向河北省內的用戶,且用戶數量的增長受河北省人口及家庭規模增長的限制。
地域限制使公司IPTV業務的成長不可避免的陷入瓶頸。2018年至2020年,公司IPTV用戶數量分別為1183.32萬戶、1484.34萬戶和1505.73萬戶,增速由2019年的25.44%降至2020年的1.44%。
其實不僅是無線傳媒,同行業其他公司用戶數量也均難逃增速放緩。2018年-2020年,海看股份的IPTV用戶數分別為1307萬戶、1415萬戶、1482萬戶,同比分別增長33.83%、8.24%、4.71%。重數傳媒為434萬戶、468萬戶、474萬戶,同比增長33.55%、7.86%、1.22%。新媒股份為1475萬戶、1741萬戶、1840萬戶,同比增長53.33%、18.04%、5.68%。
而隨著用戶增長趨緩,無線傳媒的營收也跟著一起減速。2019年至2022上半年,無線傳媒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87億元、6.31億元、6.72億元、3.32億元,增長率分別為35.60%、7.46%、6.60%和0.97%。可見,即便利潤率高,公司還是缺乏成長的想象空間。
數據來源:Wind
而除了用戶瓶頸外,近年來伴隨新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終端用戶收看視聽節目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樣化,如果公司的IPTV節目無法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還將面臨客戶被分流的風險。例如在電視端,除IPTV之外用戶亦可選擇有線電視、OTT等;除電視端外,還有大批用戶傾向于使用PC和移動端收看視聽節目。
在IPTV進入存量用戶時代的背景下,提升運營與創新能力,拉動增值業務收入以及擴展業務邊界已成為新趨勢。而在此趨勢下,公司開始發展智能超媒業務作為新增長點,且本次IPO擬投資6億元用于智能超媒業務云平臺建設與運營。
此項目主要目標是利用創新技術搭建新型智能融媒體業務平臺以拓寬公司業務邊界,助力公司在智慧教育、智慧家庭與智慧社區、智慧醫療服務、內容化電商等細分市場謀求新的增長機會。在上述平臺建設基礎上,公司業務將從IPTV視聽服務領域向智慧家庭領域延伸,為公司帶來面向機構用戶(To B/To G)的業務模式。
不過目前公司的智能超媒業務剛剛起步,今年上半年收入僅104.04萬元,毛利率為-143.14% ,尚處于虧損狀態,至于何時能扛起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還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這似乎也不是一條好走的路。以智慧醫療服務為例,不管是掛號還是問診,大屏相比手機都沒有優勢,健康監測設備也沒有廣泛推行。更不用說早在十年前,IPTV和有線就實現了電視掛號,而視頻問診、外接健康監測設備等領域也不乏試水者,但時至今日,似乎仍是社會意義高于商業價值。因此智能超媒業務雖然具備一定想象空間,但仍需時間驗證。(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碧月 )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