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濱海新區“雙碳”目標確定,新區將圍繞“一個目標、三條主線、五大支撐”,大力推動“雙碳”工作。到“十四五”末,新區新能源發電占比將從14.3%提高至25%,新能源產業產值將從600億元增長到1100億元。
據了解,“一個目標”即“全面達峰,局部中和”。新區將保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不變,嚴格落實市委市政府達峰時間和工作要求,同時結合新區現狀,謀劃在有條件的開發區、社區、產業園區提前實現局部中和。
“三條主線”即大力提高新能源供給、全面推動碳排放水平下降、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在大力提高新能源供給方面,到“十四五”末,新能源發電占比從14.3%提高至25%。挖掘可利用資源,有序發展風電光伏項目。鼓勵“漁光互補”,規范“農光互補”,探索利用防波堤發展風電,積極向國家申報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在全面推動碳排放水平下降方面,將圍繞七項內容展開:一是“關”,2022年底前完成主力電廠十五公里半徑內28臺燃煤鍋爐改造關停工作;2024年底前完成4家企業自備電廠燃煤鍋爐改造關停工作;二是“減”,24家規上工業企業用煤每年壓減10%,同時,依托天津排放權交易所,探索用能權(用煤權)交易;三是“限”,深入開展“兩高”項目大起底、大清查,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嚴控增量,加快存量改造升級;四是“降”,推動能耗雙控分解試點,確保實現2021年新區增量控制目標96萬噸標準煤,能耗強度下降4%。“十四五”期間能耗下降不低于“十三五”水平;五是“節”,推動公建機構合同能源管理,開展園區綜合能效提升改造試點,狠抓工業等重點領域節能,嚴格落實能源審計、能耗在線監測等制度,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六是“固”,積極推動燃煤電廠、化工廠二氧化碳捕集,海上、陸上油田開展二氧化碳驅油封存,力爭“十四五”末固碳規模達到百萬噸級;七是“匯”,著力發展森林、草地、耕地、濕地、海洋、土壤碳匯產業及相關碳金融產品開發。
而在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方面,新區將不斷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至“十四五”末,新能源產業產值從600億元增長到1100億元。重點推動風電、光伏、氫能、冷能、儲能、固碳及相關裝備制造和新興技術產業發展。依托光伏、風電裝備制造企業,推動裝備制造業發展;圍繞臨港氫能產業園做大做強氫能產業;推進南港、南疆LNG冷能產業園建設;發揮力神等鋰離子電池企業優勢,在儲能領域占領先機;依托北疆電廠、華能IGCC及大港油田、渤海油田試點推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發展。
同時,新區將圍繞“雙碳”目標構建“五大支撐”: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中心,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圍繞天津港集疏運場景,大力推行綠色交通;以綠色供應鏈為抓手,全面推動綠色制造;依托新區先行先試優勢,全面推動綠色金融創新;遵循“全民參與、共同締造”理念,全面推動新區生活方式綠色轉變。(記者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