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松的貨幣政策是與經常被提到的緊縮貨幣政策相對的一種貨幣政策,,在2017年初時,中國央行行長也表示寬松貨幣政策即將結束,為什么這么說呢?
寬松的貨幣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降低再貼現率和法定存款準備,增加貨幣供應量,增加市場可用資金,滿足資金需求,刺激經濟,或者在公開市場上贖回債券以釋放資金,從而提高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增加市場貸款資金,滿足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刺激經濟。
寬松的貨幣政策通常是市場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具體的政策工具是:
1、低存款準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準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松信貸條件和規模。
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增加了利潤。增加貨幣供給,使人們的貨幣收入增加,促進消費。寬松貨幣政策是在國內經濟不出現下滑的情況下,用來促進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
寬松貨幣政策的具體影響:1、在寬松的貨幣政策下,銀行貸款利率較低,企業貸款更容易,可以減輕企業貸款壓力;同時,企業融資門檻越低,企業融資越容易,企業經營成本越低;2、在寬松貨幣政策下,銀行存款利率同樣低,居民不愿把錢存入銀行,釋放居民儲蓄,間接鼓勵和擴大居民消費,擴大內需,提高社會需求,刺激經濟增長;3、寬松的貨幣政策將使商業銀行信貸規模控制,推動信貸資金的流通,更快地支持經濟的發展。
但同時,寬松的貨幣政策還有另一個負面影響:貨幣總量過快增長導致通貨膨脹,實體經濟萎縮。
寬松貨幣政策走向終結的原因是,雖然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了經濟發展,但寬松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也在不斷加大。2008年以來,中國的貨幣政策導致物價飛漲、地價通脹、房價飛漲、證券市場過度擴張等,造成通貨膨脹。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認為,全球經濟復蘇,但過程曲折,不能過分依賴貨幣政策,應充分警惕再通脹。經過大量的量化寬松,中國已經進入了經濟周期的尾聲,貨幣政策不再是寬松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