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不到兩年時間,擬融資額近300億,光伏組件巨頭晶科能源似乎進入了融資-擴產-再融資的“怪圈”。而隨著大筆熱錢的到來,晶科能源的野望也一步步昭示。
(資料圖片)
左手拿著優異的成績單,右手卻向市場“要錢”,千億光伏組件巨頭晶科能源正在融資路上狂飆。
8月14日晚間,晶科能源發布半年報。報告顯示,晶科能源上半年營收約為536.24億元,同比增加60.52%;實現歸母凈利潤約為38.43億元,同比大幅增漲超三倍,達324.58%,而這主要得益于光伏裝機需求的拉動。
正當市場驚嘆于晶科能源不俗的業績表現時,晶科能源同時宣布啟動97億元定增計劃,募投項目即為其5月公布高達560億元光伏一體化項目的其中一部分。
巨額的融資也遭到市場的用腳投票,截至8月15日收盤,晶科能源下跌11.99%,收于10.42元/股,總市值約1042億元。
事實上,這并不是晶科能源第一次大筆融資。三個月前,晶科能源剛剛完成了一次金額達百億元的可轉債發行,而其去年IPO階段,同樣融資達百億。
須知,作為同行的隆基綠能在A股上市超11年,直接融資金額也僅為263.84億,晶科能源如此大筆的融資確顯頻繁。
對于內卷的光伏行業來說,企業若想脫穎而出必然需要大筆燒錢,晶科能源同樣如此。但受限于資金實力,大額的資金投入對晶科能源造成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其登陸A股后,這一情況才得到好轉。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晶科能源開啟了一場豪賭,抓住當下較好市場行情和融資環境,大舉融資擴產。
再拋97億融資
近兩年晶科能源業績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凈利潤層面看,公司2021年實現凈利潤11.41億元,同比增長率9.59%;2022年實現凈利潤29.36億元,同比增長率157.24%;今年更是增長迅猛,僅上半年凈利潤就已經達到38.43億元,較去年全年凈利都要高出三成。
對比同業,在光伏組件賽道的四大龍頭企業中,晶科能源上半年凈利增幅同樣是最大。根據各家公布的數據來看,晶科能源、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上半年凈利最高增幅分別約324.58%、41.63%、187.95%和195.61%,晶科能源遙遙領先。
數據顯示,晶科能源上半年經營業績迅速增長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公司N型TOPCon電池進入大規模量產化階段。晶科能源表示,因N型TOPCon電池具有性價比優勢,該產品在全球市場供不應求,并享有一定溢價,出貨占比提升。
N型TOP Con是一種基于選擇性載流子原理的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技術,可以與PERC產線更好地結合,卻有著更低的成本,商業價值強。
目前晶科能源擁有全球最大的N型產能,截至今年6月底,其投產N型TOPCon電池產能約55 GW,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向全球銷售了33.1 GW光伏產品,其中組件約30.8 GW,N型組件約16.4 GW,占比超過一半。
根據其規劃,2023年末,晶科能源的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能預計分別達到85GW、90GW和110GW,其中N型電池產能占比預計將超過75%。
此外,晶科能源良好的業績表現也離不開行業的爆發。
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78.4GW,同比增長154%,這一數據已接近2022年全年新增裝機量。此外,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IPA)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光伏組件出口總額超290億美元,而晶科能源也因為N型TOPCon電池進入大規模量產,充分受益。
數據顯示,從上半年晶科能源組件產品地銷售情況來看,海外占比超過60%。晶科能源也表示業績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市場需求旺盛,公司發揮全球化布局、本土化經營的戰略優勢,光伏組件出貨量大幅增加所致。
大肆布局意味著大量燒錢,或許是此前過夠了勒緊褲腰帶的日子,這家登陸A股僅一年半的光伏巨頭,在口袋里還剩248.55億的情況下,選擇了再次融資。
公司計劃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7億元,據悉,這筆融資與其今年5月公布的560億元山西晶科一體化大基地投資計劃有關。
上市不到兩年,募資近300億操作
此次募集的97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的募集資金凈額擬用于“山西晶科一體化大基地年產28GW高效組件智能化生產線項目”、“山西晶科一體化大基地年產28GW切片與高效電池片智能化生產線項目”、“山西晶科一體化大基地年產28GW單晶拉棒切方智能化生產線項目”、“補充流動資金或償還銀行借款”等項目。
通過資金用途可以發現,這筆融資主要將用于山西晶科一體化大基地的投資。
今年5月25日,晶科能源曾表示將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范區規劃建設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項目共分為四期,建設周期約二年,每期建設規模為拉棒、切片、電池片、組件各14GW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560億元(含流動資金)。
毫無疑問,此次計劃募集的97億資金,將大大緩解晶科能源建設一體化大基地的壓力,但市場依舊因此事嘩然,因為這并不是近年來晶科首次大手筆融資。
回顧晶科能源回歸上市后的一年半時間,其共有三次巨額融資,融資規模近300億元。
22年年初,晶科能源IPO原定募集的資金60億元,其中,1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40億元用于年產7.5GW高效電池和5GW高效電池組件項目建設,5億元投向海寧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但在上市后,公司的IPO募資金額達到100億元,超出部分中11.17億元永久性補充流動資金,其余的用于新型太陽能高效電池片項目二期工程、年產20GW 拉棒切方項目建設中。
22年7月28日,晶科能源再次發布公告,擬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可轉債,主要用于年產11GW高效電池生產線項目、晶科光伏制造有限公司年產8吉瓦高自動化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上饒市晶科光伏制造有限公司新倍增一期8GW高自動化組件項目,直到23年5月16日這筆交易剛剛完成。
近日,晶科能源再次傳出的融資消息,但如此頻繁且大額的集資讓其站在了風口浪尖。
“圈錢”還是豪賭?
如此瘋狂的融資若單純為了擴產,投資者尚能接受,但晶科能源此前卻被爆出闊氣買樓,這再次引發市場質疑。
事實上,因為光伏賽道太過燒錢,大多數光伏公司選擇租賃辦公樓,從而能夠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工廠,但晶科能源此前卻斥資數億在一線城市拿下了三棟辦公樓,總建筑面積高達4萬平方米。
對比光伏組件賽道其它幾家巨頭:隆基綠能身處內地陜西;天合光能公開披露的四處物業,兩處位于河北秦皇島,兩處位于新疆(辦公用途),面積合計為1237.21平方米。晶科能源無疑更顯“財大氣粗”;晶澳科技北京總部則為租賃。
要知道在過去幾年里,晶科能源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金額年年為負,2019年到2022年這四年間,晶科能源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金額分別為-39.05億元、-38.67億元、-91.31億元和-148.44億元,其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79.94%、75.24%、81.4%和74.73%。
截至今年6月底,晶科能源投資活動現金流金額為-71.59億元,上年同期-62.98億元,公司目前的負債總額為899.83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高達74.4%。
對比同業其它巨頭,隆基綠能總負債779.52億元,負債率為54.2%;天合光能總負債765.34億,負債率為70.1%;晶澳科技總負債412.02億元,負債率為55.6%,晶科能源的資產負債率最高。
雖然晶科能源并未將全部資金用于擴產,但多次大額的融資行為,主要還是因為光伏行業的內卷。
據悉,2016至2019年這四年,晶科能源一直占據光伏組件出貨量全球冠軍的位置,但2020年、2021年,因融資等問題,其出貨量被隆基綠能等反超,排名甚至一度跌出前三,直至今年,晶科能源才依靠N型組件的強勢爆發重回榜首。
如此內卷的光伏行業,自然意味著巨大的投入,但是由于此前晶科能源一直在美股上市,融資渠道受限,公司沒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只能依賴前期股東投入資本、自身積累以及銀行貸款等資金來源,這也對其造成了巨大的資金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晶科能源若想重新坐穩組件出貨量老大的位置,一場“豪賭”勢在必行,此次,斥資數百億資金建設山西一體化大基地項目,正是其計劃的一部分。
然而過度內卷的市場,不斷擴產的巨頭們,大概率會致使行業產能過于飽和,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新一輪的廝殺又將展開,這也讓晶科能源的“豪賭”多了一絲硝煙的味道。
目前來看,市場早已聽膩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對晶科能源來說,若想徹底平息“圈錢”的聲音,還需其在之后的時間里拿出足夠亮眼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