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hatGPT問世以來,全球科技界掀起新一輪人工智能浪潮,人類正在加速邁進人工智能時代。
中國眾多科技巨頭和研究機構紛紛進軍大模型,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目前中國已經發布大模型79個,呈現出“百模大戰”的競爭發展態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01
“百模大戰”,競爭激烈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興起有多重驅動因素,深度學習快速發展,參數規模不斷擴大,更多參數和更復雜的架構得以實現,開放數據和開源框架普及,更多研究者和開發者能參與大模型的研發,在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領域的成功應用,也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應用創造了基礎。
中國科技企業紛紛投入大量資源研發人工智能大模型,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圖研究報告》統計,目前國內已涌現79個人工智能大模型,涵蓋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語音合成等多個領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從參與主體來看,頭部大廠和人工智能企業均有參與,比如,百度率先發布了文心一言大模型,科大訊飛推出了訊飛星火認知大模型,京東也計劃推出產業版ChatJD,360也推出了360智腦大語言模型,商湯科技推出了日日新大模型體系,昆侖萬維和奇點智源合作自研了天工大語言模型等等,科技企業紛紛推出大模型產品。
此外,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也加入了大模型戰局,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發了跨模態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紫東太初,復旦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發布了國內第一個對話式大型語言模型MOSS,北京大學團隊也發布了中文法律大模型ChatLaw。除高校之外,一些研究機構也投入了大量研發。
可以看到,大模型參與主體眾多。當然,這些大模型發展速度不一,綜合多家研究機構公開測評信息,百度推出的文心一言、科大訊飛研發的星火認知大模型,還有通義千問和360智腦發展速度較快,在大模型陣營中是極有競爭力的“選手”,綜合實力不容忽視。
02
大模型為各行業深度賦能
大模型的發展離不開核心技術的推動,計算機視覺和神經網絡等技術不斷發展,為大模型的構建和訓練創造了基礎。同時,數據處理、模型壓縮、分布式訓練等也為大模型的高效研發和應用提供了支撐。
雖然當前大模型研發速度較快,但也面臨諸多難題,首先是計算資源的挑戰,大模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時間來訓練,隨著模型參數規模的增大,模型的可解釋性也變得更為困難。此外,大模型因為參數規模龐大,也可能面臨數據風險,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
盡管存在諸多挑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前景十分廣闊,技術的不斷創新將推動大模型在更多領域的應用,從醫療健康到智能交通,從教育培訓到金融服務,都將迎來趨于更加智能化。同時,在開源合作等方面的努力,也將有助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可持續發展。
比如在金融領域,這些大模型的應用,不僅能提升金融機構的運營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還能創造性地拓展金融產品和服務的范圍,大模型通過分析交易數據和用戶行為模式,識別潛在的風險因素和異常交易,能實時監測交易。
通過分析客戶投資偏好以及風險承受能力,也能為客戶提供更個性化的金融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助力金融機構更好地推出符合客戶需求的金融產品。
而在教育培訓方面,大模型為教育機構和學生都能帶來便利,大模型應用不僅在教學內容的個性化定制上具有潛力,還在教育評估、教師輔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量身定制教學內容,推薦適合的學習材料提高學習效率。為教師提供輔助工具,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建議,提升教學質量。
此外,大模型在傳媒、自動駕駛、娛樂、生活、智慧城市等各領域都有重要作用,并給整體來看,大模型的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語言問答、文本創作、圖片處理、視頻生成等多場景、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
03
前景廣闊,市場規模持續增長
從當前來看,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更趨于開放合作和跨界融合,在全球范圍內,研究機構和企業將開展更廣泛地合作,共同攻克人工智能技術難題,開源框架、數據共享和模型共享將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形成更開放的生態格局。
與此同時,不同領域的知識交叉也將促使大模型在多模態、多領域上展現出更大的創新潛力。在技術的不斷創新下,大模型將更強大和智能化,為人類解決更復雜問題提供工具。
據公開數據,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將持續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預計到2032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3萬億美元。
當然,如前文所述大模型的發展也會帶來潛在的風險和挑戰,因此在發展的同時也要保持謹慎態度,明確技術發展的目標和各種風險,確保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為人類帶來福祉,降低潛在的風險和挑戰。
在充滿活力和機遇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興起將持續引領科技進步,無論是在技術創新、商業應用,還是在產業變革的推動方面,大模型都將發揮重要作用。伴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為各產業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
整體來看,大模型的爆發一定程度上也預示著科技邁向新的高度,我們正在見證著科技的蓬勃發展,這不僅是技術的創新,更是思維和創造力的延伸,在這種情況下,應當以開放的心態迎接變革、擁抱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