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銀保監會官網已連續兩日披露了有關商業銀行在結構性存款方面違法違規操作的行政處罰罰單,光大銀行蘇州分行和中信銀行舟山分行紛紛遭罰,兩家銀行合計被罰沒138萬元人民幣。
5月8日,銀保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光大銀行蘇州分行因存在貸款轉為結構性存款、貼現資金轉存保證金后滾動申請銀行承兌匯票的違法違規事實,被銀保監會蘇州監管分局作出罰款人民幣五十萬元的行政處罰,一名相關責任人被處以罰款8萬元。
此前一天,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另一則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中信銀行舟山分行由于貸款資金轉存本行結構性存款及定期存單,虛增存款業務;發放用途不真實貸款,貸款資金被挪用兩項違法違規事實,被銀保監會舟山監管分局處以罰款人民幣80萬元。
據中證報報道,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投資出現較大虧損后,部分銀保監局緊急摸底轄內結構性存款等金融產品的運行、銷售情況。從最近的處罰信息來看,這或許是相關罰單陸續出爐的原因。
央行發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中資銀行結構性存款余額再創歷史新高,為11.67萬億元。
據了解,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指出,與一般性存款相比,結構性存款產品結構復雜,收益存在不確定性,風險程度較高。自2018年之后,受銀行存款競爭壓力不斷加大、“資管新規”禁止發行保本理財產品等因素影響,我國結構性存款增長快速,同時出現了產品運作管理不規范、誤導銷售、違規展業等問題。
2019年初,結構性存款收益與票據貼現利率出現倒掛,部分企業以票據貼現資金購買高收益率結構性存款,使結構性存款成為套利工具,進一步助推了結構性存款的快速增長,相關問題和風險受到各方面高度關注。
去年10月份,為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有效防范風險,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銀保監會發布實施《關于進一步規范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旨在促進結構性存款業務規范發展,防止不規范的結構性存款無序增長,引導銀行存款和市場利率回歸合理水平,規范相關衍生產品設計和交易等。
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在今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曾透露,隨著近期央行有序引導市場整體利率下行,貨幣市場基金、結構性存款等一些市場化的類存款產品利率明顯降低,代表性的像貨幣市場基金、余額寶、微信理財通的收益率已經降到2%以內,已經低于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實際執行利率,市場利率與存款利率正在實現兩軌合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