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可轉債上市首日收盤漲幅下滑。19日,全筑轉債、龍蟠轉債上市,當日兩只轉債收盤漲幅分別為12.45%和10.38%。
根據Wind統計,截至19日,5月以來已有12只可轉債上市,以上市首日收盤漲跌幅來看,5月可轉債上市當日漲幅算術平均值為16.01%,而今年1至4月,可轉債上市當日漲幅的算術平均值分別為19.98%、21.83%、22.27%和16.16%。這也意味著5月可轉債上市首日表現創出今年以來新低。
從最近上市的轉債來看,上市公司大股東頻現“跑路”。19日,全筑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朱斌當日通過上交所累計減持其所持有的全筑轉債38.4萬張,占發行總量的10%。
同日,龍蟠科技亦公布,2020年5月19日,實際控制人朱香蘭及一致行動人南京貝利投資中心(有限合伙)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減持龍蟠轉債16.219萬張,占發行總量的4.05%;南京貝利投資中心(有限合伙)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減持龍蟠轉債23.781萬張,占發行總量的5.95%。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于5月12日上市的維爾轉債已現股東清倉式減持。5月14日晚間,維爾利公告稱,控股股東常州德澤于2020年5月12日通過深交所采取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減持其所持有的維爾轉債265.6萬張,減持數量占本次發行總量的28.96%。此次減持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常州德澤不再持有維爾轉債。
在高估值的掣肘下,近日轉債市場的表現弱于股票市場。截至19日,中證轉債指數已出現7連陰,自上周下跌1.54%后,本周繼續下跌0.85%。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上市公司大股東會出現減持的現象,而且可轉債的減持不需要提前公告。”中郵證券研發部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程毅敏19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道,“此前為了拓展上市公司融資渠道,監管層鼓勵發行可轉債,可是現在可轉債卻成為大股東減持套現利器,未來建議針對可轉債減持進一步加強監管,避免割韭菜現象。”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會計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欣19日亦指出,當前仍有258只可轉債和可交換債處于存續狀態,新增發債券還將源源不斷地進入市場,涉及金額數以千億計。可以預期,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出于轉股需求與市場進行博弈的市值管理“游戲”在未來仍將繼續。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可能利用其信息優勢進行了市值管理行為,其中是否存在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值得監管層關注。(記者 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