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經濟政策會對商品價格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分為兩個層面。一是政府針對整體經濟所制定的宏觀政策;二是其對具體商品所制定的特殊性政策。
政府對整體經濟制定的宏觀政策,通常具有“反周期政策”特點。當總需求小于總供給,產生蕭條和失業擴大化時,政府通常采取擴張性措施來刺激總需求;當總需求大于總供給,產生通貨膨脹時,采取緊縮性措施來抑制總需求。調控經濟的主要手段分別有:財政政策(包括收入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由于調控政策的出臺往往是針對現實經濟中的問題而作出的,那么當然會對經濟走勢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宏觀調控政策會打破一些商品原有的供需關系,從而使價格發生變化。
對具體商品而言,政府所制定的特殊政策所帶來的影響更為直接。比如,政府對某一品種的稅收政策或進出口關稅進行調整,將直接打破原有的價格平衡。具體的案例有:1996年,美國國會批準新的《1996年聯邦農業完善與改革法》,使1997年美國農場主播種大豆的面積猛增10%,從而導致大豆的國際市場價格大幅走低。還有,前幾年國內出臺的有關轉基因作物進口的政策,對國內大豆的期貨價格也造成了直接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