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中,四川首次以展覽的形式,對近一年來“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最新成果進行了展示。展覽按照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范區5大片區進行劃分,集中展示了實施該戰略以來的重要成果。
近年來,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但仍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成都平原經濟區8市以占全省不足20%的面積貢獻了60%左右的經濟總量,而“三州”地區占全省面積60%左右,經濟總量占比不足6%。“四川經濟正處于轉型發展的沖刺階段,要以區域發展布局統籌生產力布局,著力補齊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產業趨同明顯、互聯互通不足等突出短板。”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盛毅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為此,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提出,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
——“一干”就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充分發揮成都引領輻射帶動作用。
——“多支”就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
——“五區協同”則是強化統籌,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范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
“從政策層面看,四川著力增強系統性、協調性、精準性,已經構建起‘1+5+5+2’區域協同發展政策支撐體系。”盛毅說,四川已出臺《關于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推動全省區域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加快推進5大片區建設發展的5個實施意見,修訂完善5大片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制定了區域產業布局引導目錄和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考核辦法等系列文件。
作為“主干”,成都出臺加快總部經濟發展政策措施,并命名首批總部經濟示范企業,制定了“支持企業川內梯度轉移10條”激勵政策。連通成都與兄弟市州的通道正加速鋪就,天府大道北延線、成資快速路等重大項目建設相繼啟動,成都平原經濟區鐵路公交化運營簽署框架協議并在成德、成綿等區段率先實施,成都至雅安鐵路正式開通運行。區域資源共享、政策協同、標準互認、一體結算機制正加速推進,優質教育、醫療等民生服務進一步向市州覆蓋。2018年6月份至今年4月份,成都先后與20個市州簽署全面合作協議278個,總投資932.1億元。
地區發展情況各異,分工不同,為此,“五區”在協同發展的前提下,做法又各具特色。川南經濟區要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接合部區域經濟中心;川東北經濟區要建成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陜甘接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攀西經濟區要建成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亞熱帶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甘孜、阿壩和大小涼山地區則要把生態功能放在第一位。
2018年,成都平原經濟區經濟總量達到25666億元,增長8.2%;川南、川東北經濟區經濟總量分別達到6540億元和6394億元,經濟增速均達到8.4%;攀西經濟區發展特色明顯,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記者 劉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