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頭二十年,位于中國西北的青海,GDP二十年增長近五十倍。作為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青海算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賬”,在青藏高原構筑綠色產業基地。
據悉,1999年到2019年,青海地區生產總值由63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3051億元,增長近50倍。其間,官方投資數百億元,開展三江源、祁連山等區域的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并持續打造綠色產業基地。
7月23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屆中國·青海綠色發展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青洽會”)在西寧舉行,該洽談會被視為“青海展示對外開放新格局、綠色發展新水平的重要窗口”。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白永秀在“青洽會”上表示,中國官方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后的2000年至2019年,中國東西部地區相對差距在逐漸縮小,但從東西部地區對外貿易等數據看,西部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依然較大。
2020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
白永秀說,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要更加注重推進改革,注重生態保護,注重內生增長動力的培育,青海可推動形成鋰電池、光伏發電、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醫藥等現代化綠色產業集群。
同濟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認為,青海應持續發展綠色農業,生產綠色產品;發展綠色工業,建設綠色產業園區;發揮地域優勢,打造綠色可再生能源基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李蘊妍表示,正積極推動港、青兩地經貿交流,發揮香港優勢,吸引更多港企在青海發展。
“我們依托獨特資源稟賦,正著力打造綠色產業基地。”青海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杰翔在“青洽會”期間說,大美青海,美在資源寶藏,有“鉀天下”“鋰世界”“鹽盆光谷”“綠電特區”之稱。
李杰翔細數青海“寶藏”,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世界第二”鹽湖,已探明鋰資源儲量占全球儲量的60%以上,是世界新能源發展重要接續地。而全省可用于新能源開發的荒漠化土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世界上第一條全清潔能源特高壓通道已帶電運行,“綠電15日”再次改寫世界紀錄。
目前,青海提出推進國家公園、清潔能源、綠色有機農畜產品、高原美麗城鎮、民族團結進步“五個示范省”建設,其中,“綠色”是其底色。
李杰翔說,未來,將加快培育發展生態、循環、數字、飛地“四種經濟形態”,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方式提檔升級。(記者 張添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