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開“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系列專題新聞發布會,發布并解讀《南京市“十四五”開放型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對標南京市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規劃》提出了“一高地、一樞紐、一強市”的發展目標——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長三角制度型開放高地、新型國際貿易樞紐,到2035年建成高水平開放特征鮮明、國內國際循環高效銜接、創新驅動優勢突出的開放型經濟強市。
發展目標定性定量——
推動外貿優進優出,年均利用外資50億美元
市商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志超介紹,未來五年,《規劃》從外貿、外資、對外經濟合作、開發區和口岸等五個主要方面,定性定量地提出分類目標抓好落實。
外貿方面——積極推動外貿優進優出,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5%,進出口額占全省比重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保持全省前列,服務貿易結構進一步優化。
外資方面——促進利用外資穩中提質,年均利用外資50億美元,累計突破250億美元。提升外資規模占全國、全省比重,位居全面副省級城市和GDP超萬億城市前列。
對外經濟合作方面——著力推動形成“產業結構新、資源配置優、國際合作強”的走出去新發展格局,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保持全省第一,對外投資保持全省前列,境外園區建設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開發區方面——積極推進經開區創新提升、爭先進位,爭取1—2家省級經開區進入國家級經開區。
口岸方面——努力建設服務“雙循環”一流口岸樞紐,進一步加快水運口岸開放,進出口貨運量達3900萬噸,進出口集裝箱量156萬標箱,年均增長4%;空運口岸外貿貨郵量力爭進入全國前十。
明確七大主要任務——
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為引領,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圍繞“十四五”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目標和重點發展領域,《規劃》明確了服務國家開放戰略、優化提升利用外資、創新發展對外貿易、推動企業穩健走出去、創新提升開放載體、建設一流口岸樞紐、提升開放環境競爭力等七個方面主要任務。
作為服務國家高水平開放戰略、建設“雙循環”重要樞紐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規劃》提出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為引領,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市商務局副局長談勇表示,“十四五”期間,市商務局(市自貿辦)將會同南京片區圍繞“三個聚焦”,對標高水平經貿規則,打造開放型制度創新體系,進一步放大自貿帶動效應。
聚焦規則對標,在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市場準入、碳排放等領域選擇典型場景開展壓力測試,打造與國際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在與國際規則“等高對接”的制度型開放上做好先行示范。
聚焦開放創新,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快總部經濟集聚;強化貿易開放業態發展,積極發展數字貿易、跨境服務貿易、離岸貿易等貿易新業態;促進資金跨境流動,深化金融領域對外開放,發展數字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
聚焦聯動發展,推動各板塊與南京片區加強主導產業聯動發展和功能平臺互補融合,發揮南京片區引領輻射作用,努力形成“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輻射帶動區”的全域自貿格局。
推進八項重點工程——
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5年社零總額達萬億
《規劃》從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外貿轉型創新發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口岸質量效益提升以及深化城市國際化合作等八個方面設置工作專欄,作為推進“十四五”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點工程。
作為八項重點工程之一,《規劃》提出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強化聯通輻射功能,到2025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萬億元。
未來五年,我市將圍繞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充分利用南京地理區位、文教底蘊、城市功能、產業基礎、創新資源等資源稟賦,聚焦“吃住行游購娛”六大領域,通過提升消費供給質量,培育發展新型消費,夯實消費支撐體系,增強國際消費便利度,不斷提升區域消費循環引領帶動能力,著力創建國際范與煙火氣兼具、消費體驗感和滿意度俱佳、“影響全國、載譽全球”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記者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