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海運價格持續上漲,帶動全球乳制品市場價格近兩個月有所回升。從長遠來看,這將對我國奶業發展尤其產業鏈上游帶來一定壓力。
從優質飼草到飼料原料、從種牛到遺傳物質、從基粉到嬰幼兒配方奶粉關鍵輔料等,我國幾乎全部依靠全球供應。其中,乳制品貿易依存度在33%左右,優質苜蓿貿易依存度在35%左右,進口凍精占國內市場份額的比重約為50%—60%,奶粉乳源性蛋白原料幾乎100%依賴進口。據行業估算,海運成本約占進口種牛成本的20%、約占進口優質苜蓿和燕麥草成本的25%—30%。受疫情及國際貿易航運成本上升,我國進口種牛、苜蓿、燕麥草等面臨價格上漲風險。目前,進口優質苜蓿草價格高達3400元—370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400元—450元/噸,且供給出現明顯缺口;進口燕麥草價格3100元/噸,比去年同期上漲700元/噸。
由于今年國內青貯受自然災害減產降質,目前飼草料價格已經明顯攀升。如果海運成本繼續推高苜蓿、燕麥草等飼草料價格,對我國居高不下的奶牛養殖成本無疑是“雪上加霜”。據監測,今年1-9月,我國規模化牧場公斤奶的平均飼料成本為2.34元,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而令人擔憂的是,自今年9月份以來,我國生鮮乳價格進入了下行通道,已經連續兩個月走低,累計降幅1.4%。
行業周期疊加“黑天鵝”事件,對我國奶業而言,即將到來的2022年,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業內人士認為,海運價格上漲會進一步推高我國奶業的飼養成本,大多數養殖場利益將受到嚴重擠壓,奶業虧損面將繼續擴大。
(李立望 董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