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中國離海最近的一所大學,也是中國海洋學科的搖籃之一。不僅如此,它還擁有自己的“海上分校”——“嘉庚”號海洋科考船。
知識點:
(相關資料圖)
廈門大學“嘉庚”號海洋科考船,2015年3月開工建造,2016年5月下水、命名,2017年4月正式交付使用并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是一艘全球級(global class)、無限航區的3000噸級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以“嘉庚”號命名科考船,是為了緬懷廈門大學校主、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
今天,和大家一起通過兩個關鍵詞去認識一下它!
關鍵詞1 海上廈大
“嘉庚”號是中國第一艘采用國外進行初步設計、國內轉化詳細設計并建造的嶄新合作模式,并由廈門大學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中國深遠海科學考察的主力船之一,它的建成,標志著廈門大學成為國內第一所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科考船的綜合性高校。
水文、化學、生物、地質、地球物理、大氣和相關交叉學科的同步觀測和研究,在“嘉庚”號上通通可以實現。廈大許多年輕科研人員的海上科考之路,就是從這里起步,它也因此被師生們親切地稱為廈大“第五校區”、“海上廈大”。
正在作業的科考隊員
例如,廈門大學“海絲學堂”人才培養計劃,就是依托“嘉庚”號完成的。利用科考船的多學科先進設備,廈大成功將本科生的海上實踐性教學從原先的近海“升級”到深海大洋。
2019年第二屆“海絲學堂”,“嘉庚”號就在廈大和廈大馬來西亞分校整整航行了一個來回,不僅首次將實訓范圍拓展到了東南亞,也實現了中國科考船在馬來西亞港口的首次停靠和首個開放日活動。“嘉庚”號科考船,真·廈門大學海上“分校”!
海絲學堂志愿生為當地參訪者介紹海洋科技設備(圖源:財經時報)
關鍵詞2 裝備黨
正如廈門大學科考船運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海黎說的:我們對“嘉庚”號的定位,是希望上船來做科研的人,能夠感覺到這是一艘好用的船。
而好用的背后,離不開船上科考設備矩陣的強大支撐。
比如,痕量元素專用采水系統。
痕量元素,也叫痕量金屬,指含量非常少的金屬,水里、氣體里都有。海洋痕量金屬,指海水中濃度低于1微摩爾每千克的金屬元素(可以理解成放大鏡懟臉都看不出來的程度)。
含量這么少,意味著但凡過程中哪怕只有一丟丟其他元素混進來,你辛辛苦苦從海里取回來的樣本就不再是當初“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了。
而“嘉庚”號上搭載的國內首套超潔凈痕量元素專用采水系統(超潔凈CTD)及可移動式痕量元素專用采集與分析實驗室,可以保證從采樣到分析等各環節不受外界污染的干擾。
目前為止,“嘉庚”號是國內唯一有這種采樣和作業能力的科考船。
長巖芯重力活塞取樣器,負責海底沉積物柱狀取樣,曾經成功在1539米水深處取得15米長的海底沉積物樣品。
(圖源:廈門大學嘉庚號官網)
深海可移動集成抓斗取樣平臺,負責海底塊狀沉積物取樣,比如硫化物、多金屬結核、錳結核結殼和其他沉積物。
同時具備水下高清拍攝、采集、實時傳輸數據等近海底多功能調查、探測能力。
依托“嘉庚”號航次來使用、開展研究的高科技裝備也不少。
ROPOS號ROV(無人纜控水下機器人),自帶各種傳感器、原位測量裝置、攝像機、樣品采集工具等裝備,從不同角度對海底進行觀測、采樣。曾在南海東北部與中部開展水深1000米至4000米海底的觀測、實驗和采樣工作。
(圖源:廈門大學嘉庚號官網)
水下滑翔機(圖源:廈門大學嘉庚號官網)
陸地實驗室有的設備,“嘉庚”號上有,陸地實驗室沒有的設備,“嘉庚”號上也有。喊它一聲“裝備黨”真是一點不帶夸張的!
浮游生物拖網
至于很多人擔心的科考過程中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的影響等問題,在“嘉庚”號上是不存在的。
它是國內第一艘通過挪威船級社船舶噪聲船級符號Silent R+F指標的科考船。這意味著:“嘉庚”號從水面開過去,可能連正在睡覺的魚都不會被吵醒。
“嘉庚”號科考過程中拍到的部分海洋生物(圖源:廈門大學嘉庚號官網)
“力挽海權,培育專才”,以校主為名的“嘉庚”號,將承載著一代代廈大學子的南強夢,揚帆遠航、探秘深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