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秋收已進入尾聲,各地進入秋冬種階段。今年糧食能再獲豐收嗎?“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嗎?農民收入漲了嗎?10月20日,國新辦就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表示,全年糧食有望高位增產,“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種業振興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農業綠色轉型加快推進,鄉村富民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農民收入較快增長,農村內需潛力持續釋放,今年前三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為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以來,各地季季接續、茬茬壓緊、環環緊扣推進糧食生產。夏糧量質并增,產量2916億斤、增加59.3億斤。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目前收獲已近八成,近期的連陰雨對產量影響總體有限。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針對今年極端天氣多發,秋雨連綿造成秋收進度放緩、成本增加的問題,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表示,雖然降雨偏多給北方秋收帶來了不利影響,但全國秋糧收獲大頭已經落地,增產較多,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可實現年初確定的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秋種方面,截至10月19日,全國冬小麥播種進度26%,比常年慢了27個百分點。不過,由于小麥生育期長,生產回旋余地大,奪取豐收仍然有希望。
“糧食價格是百價之基,在洪澇等自然災害多發的情況下,各方對糧食市場運行更加關注。”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表示,根據農業農村部調度情況,今年糧食價格總體保持基本穩定,“米袋子”“菜籃子”將繼續保持產銷兩旺,市場供給有保障。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好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暢通物資下鄉進村和農產品出村進城通道;加強市場信息監測預警,及時發布價格和供求信息;組織加工銷售企業和冷鏈物流企業擴大鮮活農產品購銷,堅決打擊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行為;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抓好秋季蔬菜生產,切實保障“菜籃子”產品生產供給。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而保障糧食安全的要害是種子和耕地。曾衍德表示,從目前情況看,這兩項工作都取得了較好進展。種業振興穩步開局,今年,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重點實施資源保護、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提升和市場凈化五大具體行動。種質資源普查全面啟動,截至9月底,新收集農作物資源1.7萬份,國家農作物、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已基本建成,畜禽種質資源庫已經立項建設;育種創新攻關全面推進,發布實施了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知識產權保護全面加強,啟動了全國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和保護種業知識產權專項整治,凈化種業市場環境。耕地質量建設和保護力度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扎實推進,耕地質量建設穩步推進。1—9月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517萬畝,年底前能夠確保完成1億畝建設任務;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面積7200萬畝,建設退化耕地集中連片治理示范區200個,開展綜合治理面積280萬畝。
當前,豬肉價格持續下跌,部分養殖場(戶)出現虧損,未來一段時間豬肉價格走向如何?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負責人孔亮表示,生豬生產在二季度完全恢復,供應相對過剩局面仍將持續一段時間,豬價可能繼續走低。“防止生豬生產大起大落,盡量熨平‘豬周期’是重點。6月份以來,農業農村部多措并舉努力穩定生豬生產秩序。7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結束增長勢頭,截至目前,環比連續3個月減少。”孔亮建議,一些養殖企業特別是大型集團企業采取“十頭母豬淘汰一頭低產母豬,一窩仔豬多淘汰一頭弱仔,育肥豬提前十天出欄”等措施,這對于企業減少虧損和行業去產能具有積極作用,值得借鑒。
今年以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在抓好穩產保供的同時,把農民增收擺在重要位置,一手抓產業增收,一手抓就業增收。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13726元,同比實際增長11.2%;農民收入實現全面增長,工資性收入名義增長15.3%,經營凈收入名義增長6.7%,財產凈收入名義增長10.7%,轉移凈收入名義增長11%;收入倍差縮小,農民收入增幅比城鎮居民高了2.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2.62,比上年同期縮小0.05。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第一年,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是農業農村和鄉村振興部門的底線任務。曾衍德表示,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堅決貫徹中央的部署要求,強化政策扶持,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截至9月底,全國納入監測對象約500萬人,76%已經消除了返貧風險;特色產業帶動增收有新進展,推動中央財政銜接資金傾斜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今年累計入庫產業項目20多萬個,支持超過80萬脫貧戶發展產業;促進穩崗就業增收有新進展,截至目前,脫貧人口外出務工3100多萬,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協助幫扶增強后勁有新進展,今年確定了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制定了14項傾斜支持政策,啟動“萬企興萬村”行動,廣泛動員民營企業參與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