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這兩天,“95后”大學生頓珠次仁回到家鄉西藏昌都左貢縣甲郎村,幫村民建起“云朵操場”的事跡登上了微博熱搜。其實,這個操場建設的背后,還有著閩藏兩地人民的深厚情誼。
甲郎是藏語“大道”的意思,甲郎村是茶馬古道從云南德欽縣進入左貢的第一站,全村共432人。一直以來,村黨群活動中心的操場都是甲郎村村民的“娛樂中心”,但舊操場沒有籃球架,水泥地面不平且打滑,運動時容易受傷。
“孩子們喜歡在活動中心操場上打球、運動。沒有專業籃球架,我們花100元錢買了一個桌面,再找兩個木棍當架子,自制一個籃球架,但不太牢固,每兩三個月就要換一次。操場沒有標準畫線,打正規的籃球賽需要去15公里外的地方。”頓珠次仁說。
為了給村民們一個安全、專業的操場,他聯系了廈門第七批援藏工作隊隊員、左貢縣人民醫院副院長黃禾庚。黃禾庚了解到,2021年底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在廈門啟動了鄉村兒童操場的前期籌劃工作,便聯系了該項目協調人、廈門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城管協調處的熊劍。大家一合計,便提議讓這個操場在高原上的甲郎村安家,“把好的項目落在最需要的地方”。
在各方牽線和推動下,美團攜手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將美團“鄉村兒童操場”公益計劃帶進了甲郎村。因為操場設計融入了云朵的元素,這個操場便被稱為“云朵操場”。
“云朵操場”由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唐克揚帶領跨學科團隊設計。唐克揚介紹,“數字云朵”的設計是為了講述兩地情誼的當代故事:廈門天空的一片“云朵”,不遠萬里來到甲郎村生根。操場這片落地的“云朵”,成了承載廈門和左貢兩地情誼的公共空間。
除運動場所外,操場也被設計為舞臺、游戲場和美術課堂,配套有玩具和文創產品,包括“姚基金”捐贈的籃球架以及“山海情深”籃球服等,幫助孩子們健身益智、快樂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該操場由2000多條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輪胎回收再利用后建成,相比原來的水泥操場,運用輪胎回收再生材料鋪設運動場地,彈性適中,經久耐用。
頓珠次仁感慨:“從聯系到操場建成,不到2個月的時間。云朵的設計風格和絢麗的色彩不僅讓村民們興奮開心,還吸引了隔壁村的村民前來參觀。”(記者 林侃/文 通訊員 廖強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