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龍文區龍文南路“城市之治”主題口袋公園一角 游斐淵 攝
“建設中,我們因地制宜種植漳州特色苗木、花卉,打造漳州景觀新空間。”作為漳州市君領首府口袋公園建設者之一,林群山滿臉自豪。
近日,漳州市首屆口袋公園建設競賽的項目建設階段已結束。市區44個主題新穎、富有漳州本土特色的口袋公園已全部建完,總面積10萬平方米。
(資料圖)
此次競賽活動共吸引100多家園林綠化公司及建筑業企業積極參與,將城市的邊角地、閑置地等留白空間打造成移步成景、“美美與共”的城市“微公園”,滿足市民休閑、娛樂需求。
“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不能僅滿足于重點區域的光鮮亮麗,還要深入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讓創城成果惠及每一位百姓。”漳州市有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今年來,漳州市進一步建立健全全國文明城市常態化長效化機制,調整充實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工作組,聚焦短板問題,綜合施策,精準發力,著力提升創建水平。
圍繞老舊社區管理“痛點”,漳州創新“城管進社區”工作機制。先后派駐兩批城管執法隊員入駐182個社區,協助街道對社區內存在的城市管理問題“把脈、會診、開處方”,幫助協調解決群眾關注的急難問題,對監督臺轉辦的投訴件建立臺賬,及時處置、反饋問題逾千個,并集中整治亂扔垃圾18834起、整治樓道亂堆放行為11063處,從細微處改善社區生活環境,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在此基礎上,薌城區引導區屬國有薌江物業公司助力改造舊小區的后期長效管理,以“紅色物業平臺+社區幸福大食堂+免費共享便民驛站”架起黨群“連心橋”,真正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聚焦“邊角盲區”整治“堵點”,漳州對142條背街小巷進行全面提升。深入城市內核的一系列精細化建設,不僅打通了漳州市交通“微循環”,提升市民出行質量、改善市容環境,同時還推動閑置資源再利用,因地制宜將部分空閑用地改建為公共停車場并統一規范管理,如毅達陽光、福隆城小區周邊通道改造后新配套停車位700個,有效緩解周邊群眾停車難問題。
針對農貿市場管理“難點”,漳州從規范農貿市場內的環境和布局入手,抓好細節上的設計和使用后的規范化管理,積極推進市場改造建設標準化和“一品一碼”溯源體系建設。改造后,市場通道更加寬敞整潔、攤位分類更加合理有序、蔬果食材更加衛生放心。特別是今年漳州市主城區還將創建10個以上星級農貿市場,探索“市場+餐飲”“市場+旅游”“市場+文化”等模式,力爭以點帶面促進全市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水平實現整體提升。
理順空中纜線整治“亂點”,今年來,漳州市推進11144處“蛛網飛線”入地,讓城市環境更加干凈、整潔、文明、有序。對暫時無條件下地的空中纜線,漳州市及時進行規整,做到橫平豎直、依附建筑物隱蔽設置,確保固定到位不垂落,并查漏補缺開展“回頭看”,鞏固安全美觀、整潔規范的治理效果。此外,漳州市還積極推進“便民智慧充電樁”,在有效解決社區飛線充電亂象的同時,也方便市民和沿街商戶電動車充電,獲市民點贊。
查短板、重細節、高標準、嚴落實,漳州市在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下足繡花功夫,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和變化,讓曾經城市管理的“堵點痛點”成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支點”。
漳州在創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市過程中,不但聚焦關乎群眾生活品質的工程設施,更關注文明城市的精神培育,涵養“文明力量”,注重理想信念、文化價值、志愿精神的傳播,構建“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的創建格局,不斷提升城市品質。(蘇益純 葉志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