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構建具有競爭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聚焦主導產業和技術需求,支持創建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總面積達3.36萬平方米,入駐“雙創”團隊359個;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個,國家級農業星創天地1個、市級星創天地4個,科技型企業總量達719家——近兩年來,重慶市萬州區不斷完善區域創新、產業創新、技術創新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通過搶占“智高點”、打造“新亮點”,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加快從“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切實為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萬州力量。
榜樣引領
自主開發MES系統覆蓋生產全流程
一場小雨后,空氣愈加清新,城市的喧囂淹沒在機器的轟鳴聲中,近日清晨,走進平湖金龍車間,物料車來回穿梭,工人專注操作設備,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只有通過技術創新帶動產品創新和生產經營模式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平湖金龍副總經理張衛民介紹,在萬州區相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下,公司自主開發的制造執行系統(MES系統)覆蓋了生產全流程工藝,對精密銅管生產的關鍵環節實時在線監測,包括訂單跟蹤、生產報工、工藝技術在線管控及車間在制品物流管理,實現了工序產品數據管理、產品批號單個和批量正向逆向追溯、用戶技術要求管理等功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通過我們的終端顯示屏,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在生產的精密銅管,以及生產進度和每個環節的質量信息,每6秒鐘自動抓取分析一次數據,能快速響應過程變因,實時做出調整和優化。”車間負責人胡雙全稱,這套制造執行系統還能適時對產品訂單、生產制造信息和質量信息進行查詢,實現從銅材料熔鑄到銅管成品下線、檢測打包,信息化技術運用的全程掌控,并能自動保存歷史記錄,為優化生產進度、提升產品質量提供大數據分析依據,從而幫助公司在生產和質量管控方面精準發力。
制造執行系統,只是平湖金龍精密銅管制造智能工廠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從體系規劃著手,有目標有步驟地實施技術創新并盡快將其轉化為生產力,通過信息系統的開發、搭建和集成應用,實現了企業全流程的智慧管理。”張衛民告訴記者,公司搭建了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RP系統),實現了采購、銷售、財務等業務的信息化管理功能;搭建了SEOrder系統,實現了鎖銅管理、訂單輸入、審核、查詢、關閉、修訂等功能;搭建了條碼、發貨系統,實現了庫位條碼打印、產成品入庫、發/退貨執行、發貨執行與統計、數據查詢、發票對照等功能。
同時,公司自主開發了模具管理系統,實現了模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開發了在線檢測系統,實現了銅管關鍵特性的在線檢測功能;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統,實現了對電力和氮氣的能耗管理;開發了可視化管理系統,實現了制造過程質量、安全、生產狀態、生產異常分析、包裝技術要求的可視化管理。
“通過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與制造執行系統集成,模具管理系統、可視化管理系統、在線檢測系統與制造執行系統集成等,我們貫通了全流程信息,減少了生產過程人工干預,促進了設備穩定運行,實現了產供銷財‘一體化’最優管理。”張衛民說。
奮戰現場
鉚足干勁開啟“奮斗模式”
“現在正在加工的是車載顯示防護玻璃,還有5D、3D手機前后蓋板。這些不起眼的小塊玻璃,從開料到成品,最少也要經過CNC、拋光、清洗、絲印等10多道工序。”日前,記者走進位于萬州經開區的重慶象征科技公司,現場負責人王阿沖告訴記者。今年年初,公司大力對生產線進行“提檔升級”,新增10臺雙軸精雕機等設備,車間生產實現智能化和數字化,不僅能耗降低,生產效率也大幅提高。
“企業發展得好,大家都充滿了信心。”廠長羅華清高興地說,從今年年初開始,公司銷售形勢十分火爆,生產訂單已排到了今年10月,公司140多名員工全員上班忙生產,大家工作積極性都很高,一個勁兒往前沖,爭取創造更好的業績。
“象征科技公司是一家初創型科技企業,以研發生產攝像頭鏡片、手機前后蓋、單橋/3D智能穿戴設備、電腦/平板保護玻璃、高強度Utg蓋板、大尺寸車載顯示防護玻璃等高科技產品為主。”重慶象征科技公司董事長向中華介紹,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加上公司客戶的付款周期都在3個月以上,公司資金缺口較大,就在公司為融資難憂心的時候,萬州區相關部門及時落實減稅降費等惠企政策,同時,引導多家銀行為公司提供上門服務,“真槍實彈”為企業紓困解難。
向中華稱,在政府惠企政策和暖心服務等多重利好“加持”下,公司努力克服國內疫情多發散發等不利因素影響,以新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發為基礎,著力于電子專用材料研發,以創新引領產品的更新換代,在重慶市科技局、萬州區科技局、萬州區經信委等部門指導下,依托公司工程研發部,組織30人的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新材料研究院一起成立新材料應用研究院,在中科院相關專家的帶領下,對5G通訊的手機防護材料進行研究。
“公司擁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國內首款高端AG保護玻璃已經成功走向市場,并向國際國內一線消費電子品牌廠商供貨。”向中華介紹,AG保護玻璃蓋板廣泛應用于3C消費電子產品,主要用于車載顯示觸摸屏、手機后蓋、工控開關、醫療器械等領域,能同時達到防滑、防眩和漸變顏色等功能。以往會議室、教室、大廳等場所的顯示產品,因受環境光線的干擾,容易產生看不清楚、反光等問題,但使用AG防眩光玻璃,能有效提高畫質的清晰度和能見度,使圖像更清晰、逼真,因此,該產品擁有很大的市場及技術優勢。
“你可別小看這一片小小的玻璃,技術含量可不低。”向中華稱,AG防眩光玻璃通過噴涂、化學蝕刻、鍍膜等獨特工藝制作而成。噴涂是通過噴涂設備噴到玻璃表面,在玻璃表面附著一層涂層面,來達到防眩光的效果,通過噴槍或碟式霧化器,借助于壓力或離心力,分散成均勻而微細的霧滴,施涂于被涂物表面。它的優點是加工工藝方便和快捷,生產效率高,可以加工出不同光澤度和霧度之優質產品。化學蝕刻AG經過特殊的化學工藝處理制成,其特點是使原玻璃反光表面變為啞光漫反射表面,可使反光影響模糊,防止眩光以外還使反光度下降,減少光影,使防眩產品表面防腐、防劃傷性能強,解決電子視屏、影像屏幕在環境光源下產生反光、眩光問題。蝕刻AG屬化學蝕刻,AG處理后仍為玻璃表面,由于表面本質仍為玻璃,產品與一般強化玻璃相當。蝕刻面顆粒均勻,是前兩種工藝無法達到,其粗糙度范圍能做到0.08-2.0之間,光澤度最高能做到150,透過率在20%-90%以上,堪比光滑玻璃的透過率。霧化鍍膜則是通過對偏光片的表面進行微細凹凸加工,防止光直射入眼睛,從而有效減少眩光和反射。
“兩年時間,公司新專利的申請就達30個以上,包括行業首創的抗菌玻璃等產品,其中60%為發明專利,企業競爭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向中華說,象征公司一直注重研發投入,緊跟市場前沿,不斷進行技術創新與研究開發,以確保公司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決戰時刻
走好科技創新“先手棋”
“新時代下,科技創新并不是新鮮詞匯,卻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具分量。截至目前,我區科技型企業總量達719家、同比增長14.85%;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1家,同比增長28.5%,涉及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生物與新醫藥、電子信息、高技術服務、資源與環境等八大領域,市級新產品、高新技術產品90%以上實現產業化,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比重提高到23.34%,在渝東北地區示范引領作用明顯。”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不斷涌現,日臻完善的科技服務業與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科技服務業在扶持傳統產業科技創新、推動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等方面作用日益凸顯,為萬州科技創新提供更完善、更專業、更精準的服務支撐,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添油加勁”,科技創新加快從“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2016年以來,全區累計安排使用科技創新資金8089.54萬元,引導制造業企業314戶次享受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5.55億元;全區專業技術人員達到9.4萬人,研發人員達到3744人,市、區級創新創業示范團隊達到62個;全區具有行業先進技術水平的市級新產品達到121個、市級高新技術產品達到109個、市級農業新品種達到11個。技術交易合同登記59項,技術交易額75.95億元……
接下來,萬州區將立足經濟發展實際,以聚焦平臺建設,增強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為抓手,落實為企業服務的精準度,加快區域創新、產業創新、技術創新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致力為區內科技企業提供信息、投融資、創業、人才與培訓、管理咨詢、法律等一站式服務,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引導創新資源更多地向企業集聚,用科技賦能,補齊短板,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走好科技創新“先手棋”,牽住占領先機、贏得優勢的“牛鼻子”。
同時,按照“儲備一批、培育一批、入庫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路徑,落實重點企業“一企一檔”工作機制,加強服務科技型企業的基礎工作,提供有“溫度”的服務。對規模以上企業的科技創新實力進行建檔管理,從企業科技團隊、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平臺或裝備設備、創新研發項目、研發費用歸集等方面進行規范指導,并聯合相關部門和金融單位,以專題會議等方式開展業務培訓和政策宣講,為企業發展謀劃獻策,直擊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通過提供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服務,讓企業發展更“有力”,搶占科技創新的“智高點”,打造高質量發展的“新亮點”。(萬州時報記者 黃玉保 通訊員 鄒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