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汕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落戶、阿里巴巴“推城出新”活動加速制造產業數字化進程、一萬平方米的網絡直播基地啟動建設……記者9月初在廣東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采訪時發現,隨著一批高端產業項目相繼落地,這里正逐漸成為汕頭特區投資興業的新高地和對外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汕頭所在的潮汕地區是我國著名的僑鄉,祖籍潮汕的海外僑胞有1500多萬人,改革開放后還有大量潮汕人在全國多地經商、務工、求學。當地因此有“本土一個潮汕、海外一個潮汕、海內又一個潮汕”的說法。
汕頭經濟特區因僑而立,因開放而興。40年來,汕頭積極吸收和利用僑資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截至2019年底,汕頭累計有外商直接投資項目6218個,其中海外僑胞投資的項目占比高達88.8%。
“僑資僑力對這塊土地的影響就像空氣一樣,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汕頭市僑務局局長李鴻釗介紹說。海外僑胞還在當地教育、醫療等領域興辦了至少6000個公益事業,幾乎每個鄉村都有華僑捐資的項目。
2014年,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由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規劃面積達480平方公里。經過6年時間建設,面積28.82平方公里的直管區內存量登記注冊企業691家,總注冊資本達457.44億元人民幣。
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堅持“一切圍繞企業、一切服務企業”的招商理念,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成為吸引海內外投資者,尤其是潮商注冊落戶的催化劑。
寶能集團汕頭公司投資的泰盛科技園占地面積達251畝,商務寫字樓區域預計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該公司總經理吳偉雄告訴記者,試驗區管委會對企業的服務工作熱情高效,“比如在材料齊全前提下,施工許可證一兩天內就能批下來,確保了項目建設進度。”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并未阻滯汕頭華僑試驗區聚僑引僑的努力。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斌說:“疫情之前,我們一周都要接待好幾撥過來考察的僑團;疫情期間,留在國內的僑領也會經常來了解投資開發和項目合作信息。”
2020年6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實施《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支持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試驗區要發展特色金融、商務會展、文化創意、旅游休閑、教育培訓、醫療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探索建設面向全球華僑華人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記者從汕頭華僑試驗區管委會了解到,管委會正重點與招商集團、保利集團、方直集團、祥生集團等多家企業洽談,就珠港新城商務核心島、東海岸會展中心等項目交流合作事宜。
汕頭市副市長雙德會說,未來汕頭華僑試驗區要進一步了解海外僑胞需求、加大僑資僑企引進力度,更好擦亮特區和僑鄉的“牌子”,為海外僑胞回國創業發展打造更好的落地平臺、溝通紐帶和政策體系。(記者詹奕嘉、洪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