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儀象法要》中圖紙復刻的水運儀象臺,位于廈門市同安區蘇頌公園。(資料圖片)
蘇頌畫像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假天儀復原圖(資料圖片)
“蘆山堂”坊門(同安區社科聯 供圖)
在廈門市同安區老城區西北隅的葫蘆山南麓,坐落著一片氣勢恢宏的花崗巖紅磚閩南風格建筑“蘆山堂”,坊門上刻著對聯:“五世進士天文醫藥雙泰斗,七代簪纓宰輔將帥獨蘇門。”
作為蘇氏蘆山派入閩發源地,這里走出了蘇氏“蘆山三杰”:蘇紳、蘇緘和蘇頌。蘇紳與蘇緘是堂兄弟,蘇紳與蘇頌是父子。三個人都考中進士,傳記都收入《宋史》,都有著作傳世,他們勤政愛民的品德、忠勇報國的精神、公正清廉的情操、尊禮重教的家風廣為傳揚。特別是蘇頌在醫藥和天文領域取得的科技成就,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深遠影響。
主持編纂世界第一部雕刻版藥物圖譜《本草圖經》
蘇頌(1020—1101),字子容,北宋泉州同安縣(今廈門同安區)人,童年在同安度過。他為官50多年,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五次擔任地方官員,五次在朝廷任職,五次出任外交使節,官至宰相,卒贈司空,后追封魏國公。
然而不為人熟知的是,蘇頌在朝廷任職期間曾兩次被授命領導科技工作,創造了七項世界第一的奇跡,被譽為“中國版的達·芬奇”。
首先,在醫藥學方面。北宋仁宗年間,政局穩定、貿易發達,大量新藥廣泛應用,人民對醫藥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盛世修典,應運而生。
此時,蘇頌第一次到朝堂,負責編校醫藥古籍。他與同時代的藥物學家編輯補注了《嘉祐補注本草》一書,參與了醫藥古籍的校勘工作。現在,全國各中醫藥大學使用的中醫藥經典教本《黃帝內經》《傷寒論》《脈經》等,都是那個時期校正刊行的。
在此基礎上,他又主持編纂了《本草圖經》,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征集藥材實物標本,包括海外輸入我國的藥物,并且把藥圖和藥用融為一體、藥物和方劑相結合。《本草圖經》是北宋以前歷代藥學著作與全國藥物普查的集大成之作,全書21卷,收載藥物814種、藥圖933幅,新增藥103種,載單方千首之多,成為世界上第一部雕刻版藥物圖譜。
蘇頌是一位嚴謹的古代科學家,編纂《本草圖經》始終秉持嚴謹思維,以第一手資料為依據。書中內容比以往的本草著作更為豐富,描述細致準確、層次清晰,對于藥物的來源、產地、異名、鑒別特征、采收貯藏、栽培及炮制方法、功能主治等都一一進行了論述。
以人參為例,《本草圖經》記載人參生上黨山谷及遼東,詳細描述其植物形態,還介紹如何區別4種市場流通的“人參”究竟哪一種是正品的潞州人參(山西上黨),并補充了一個實驗,可算得上臨床藥理實驗的先驅了。
《本草圖經》是上承《神農本草經》下啟《本草綱目》的一部藥學著作,是我國本草學歷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李時珍高度評價此書“考證詳明,頗有發揮”。《本草綱目》的編纂在指導思想、文獻收集、治學態度、編寫體例、繪圖風格等方面都深受《本草圖經》的影響。
英國劍橋大學科技史專家李約瑟評價說:“在歐洲,把野外可能采集到的動植物,加以如此精確地木刻并印刷出來,這是直到十五世紀才出現的大事。”
建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
蘇頌第五次進入朝廷中樞期間,主持天文學方面的科研工作。公元1086年,蘇頌以吏部尚書身份“提舉研制新渾儀”。他挑選了精通天文和數學的韓公廉、精通機械制造的王沇之等一批當時國內高精尖人才,以及諸多能工巧匠,組成“詳定制造水運渾儀所”,并親自設計方案、確定計劃,歷時6年,建成了一座高12米、長寬各7米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的誕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不僅是當時北宋最高端最精密的天文儀器,而且又創造了三項“世界第一”:其一,渾儀轉動裝置(望筒)可以跟隨天體運動,是現代天文臺轉移鐘的雛形。比羅伯特·胡克等西方科學家早了六個世紀。
其二,控制儀象臺勻速運轉的“天衡”系統(擒縱器)是現代機械鐘表的先驅。李約瑟評價:“它的重要性是使人認識到第一個擒縱器是中國發明的。”
其三,水運儀象臺的活動屋頂可根據觀測需要和天氣情況自由開啟關閉,是現代天文臺自動啟閉圓頂的祖先。
水運儀象臺制成之后,蘇頌又結合制作過程寫就《新儀象法要》三卷。這本中國現存最早的水力運轉天文儀器專著,再次拿下兩項世界紀錄。一是全書圖文并茂,囊括了天文儀器和機械傳動的全圖、分圖、零件圖等50多幅,機械零件圖150多幅,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早最完整的機械圖紙。二是書中附有通過水運儀象臺觀測到的5幅星圖,繪星1464顆,比歐洲在400多年后文藝復興前所觀測到的還要多400多顆,成為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全天星圖中保存在國內的最早星圖。
此后,蘇頌又研究出了假天儀。它用竹木制成,形如球狀竹籠,外面糊紙,再按天上星宿的位置在紙上開孔。人懸坐球內,扳動樞軸使球體轉動,外面的光從孔中射入,就可以更全面地看到星宿的出沒運行。可以說,這架儀器是近代天文館中星空演示的先驅。
公元1101年,蘇頌在潤州(今江蘇鎮江)逝世,享年82歲,次年葬于潤州丹陽縣義理鄉安樂亭五州山。
縱觀蘇頌一生,他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史學家,還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李約瑟博士贊揚稱:“蘇頌是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中國科學院原院長盧嘉錫評價道:“探根源、究終始,治學求實求精;編本草、合象儀,公誠首創;遠權寵、薦賢能,從政持平持穩;集人才、講科技,功頌千秋。”(林永富 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