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0月起,泉州的觀鳥愛好者就持續對一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勺嘴鷸,進行觀測記錄。在長達6個月的觀測中,觀鳥愛好者發現,原本只會短暫停留的勺嘴鷸首次在泉州晉江圍頭灣越冬,數量也達到8只,為歷年之最。
據悉,勺嘴鷸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物種,全球種群數量僅有數百只。泉州市觀鳥學會會長吳軻朝介紹,往年,勺嘴鷸在秋天時從西伯利亞飛往我國南方越冬,于10月底至11月初遷徙至圍頭灣,停留半個月后再前往廣東、廣西等地;來年春天再原路返回,于3月底至4月初再次經過圍頭灣,停留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而從去年10月起,勺嘴鷸遷徙至泉州圍頭灣后就一直停留在此越冬,并且觀測到的數量從2只逐漸增加至8只,刷新了勺嘴鷸在泉州的數量和停留時長紀錄,此項紀錄于4月21日公布。
“目前勺嘴鷸特別工作組使用了四種顏色的勺嘴鷸旗標,包括淺綠色、白色、黃色和橘色。從去年越冬季開始,我們在圍頭灣進行持續觀測記錄,每個月都有記錄到3-5只勺嘴鷸,其中有持續觀測到一只戴有‘7L’淺綠色旗標的勺嘴鷸,可以證明這批勺嘴鷸在此越冬。”吳軻朝介紹,勺嘴鷸的遷徙路線、家庭情況、旗標顏色、編碼以及佩戴位置都有遵循一套較為嚴密的規定,能讓人們方便快速地區分出不同的勺嘴鷸個體,為它們建立起專屬的繁殖和遷徙檔案。在減少誤讀、方便調查員和科學家野外觀測的同時,盡可能多地增加野外觀測能獲取的信息。
吳軻朝表示,此次勺嘴鷸在泉州越冬,得益于圍頭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當地底棲生物資源不斷豐富,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越冬環境和充足的越冬食物。目前這批越冬的勺嘴鷸已飛離圍頭灣,繼續遷徙北上。(記者 魏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