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春節將至,如何健康平安過大年,是大家關心的重中之重。19日舉行的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來自衛健、交通、文旅、市場監管、商務、教育等領域的負責人介紹了科學精準做好春節期間疫情防控的有關情況。
設立169個24小時核酸檢測機構
省衛健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省全域均為低風險地區,截至1月18日18時,全省累計接種新冠疫苗8558.45萬人次,我省新冠疫苗全人群覆蓋率達92.98%。
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福建省各級醫療機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醫療服務保障工作。在醫療救治準備方面,福建省已在9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均設立定點醫院。目前,全省共有定點醫院12家,準備救治床位7363張,其中重癥床位930張。各地在定點醫院的基礎上設置了11家后備定點醫院,目前共設置床位數6218張,重癥床位數665張。各定點醫院均設立獨立病房樓集中收治患者,各地定點及后備定點醫院均制定24小時及48小時騰空的備用方案。
目前,福建省各地按要求共設置169個可為群眾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的檢測機構(含省屬醫院),這些機構的名稱、地址、咨詢電話已在省衛健委網站—疫情防控專欄向社會公布。核酸檢測服務機構將加快核酸轉運及檢測速度,力爭在6小時內反饋結果,并同步上傳到信息系統。
為了確保患者就醫渠道順暢,我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對門診慢性病、血液透析、腫瘤放化療、其他需要維持定期治療的重癥患者,發熱門診、急診患者,以及孕產婦和新生兒等特殊群體分級分類施策,確保患者就醫渠道暢通。
保障旅客安全順暢出行
據省交通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福州、廈門、泉州等地10個二等以上鐵路車站,采用人臉識別等非接觸式方式進出站,同時設置中高風險地區入閩人員專用通道,加大信息查驗力度。
在民航方面,嚴格落實“外防輸入”要求,在福建省入境人員100%“點對點”轉運至定點酒店集中隔離,加強閉環管理。道路方面,各車站嚴格落實“測溫、驗碼、不聚集、戴口罩”和“一米線”保持、客座率控制等常態化防控措施;優化運力,主動對接高校、企業,通過“點對點”包車運輸等方式,降低在途感染風險。水路方面,按規定落實運輸工具載客率、設置隔離區等要求,引導乘客有序分散候船和排隊登船。
省文旅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在春節期間均正常開放;449家A級旅游景區,除個別景區因改造提升關閉外,均正常對外開放。
春節期間,福建省開放的公共文化場館和A級旅游景區將嚴格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請群眾在出行前先關注各公共文化場館和景區官方預約渠道或提示信息,盡量避開熱門場館、景區和出行高峰時段,做到合理出行、安全出行。
返校要持48小時內核酸證明
寒假以及春季開學,是師生流動較為頻繁的特殊時間節點。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寒假期間,全省師生原則上不出境、不到國內中高風險地區,返鄉所在地為中高風險地區的師生留校過節。福建省各地各校將對有到省外出行計劃的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家長做好報批、行程登記、健康監測和防控指引等全程管理。
對于寒假留校過年的學生,各高校也將確保各類生活物資供應量足價穩,滿足用餐、用水、用電、用網等生活需求。多形式開展節假日慰問活動,為留校師生提供過節物資,通過吃年夜飯、趣味活動、民俗活動等,增加校園內的年味。
春季開學返校,師生員工返校要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返校后第3天由所在學校組織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確保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應
各地商務主管部門針對春節市場供應特點,積極引導本地農產品農批市場、大型商超、規模連鎖企業等,加大主要生活必需品儲備力度。鼓勵重點保供企業拓寬和維護省內外貨源采購渠道,增加市場投放量。進一步優化重點保供企業和應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網點,確保春節等重要節點主要生活必需品供應網絡和投放渠道暢通有效。
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300余家省級城市副食品調控基地產品上市總量占全省年消費總量20%以上,有力保障副食品的基本盤。春節期間福建省主要副食品供應量如下:豬肉6萬噸、牛羊肉2萬噸、禽肉3萬噸、水產品25萬噸、蔬菜26萬噸、蛋品4萬噸;主要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品種齊全,商品供應充足。
為減少進口冷鏈食品的風險,省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全省九市一區共設立集中監管倉72個,入境冷鏈食品“全追蹤”,產品檢測消毒“全覆蓋”,一線工作人員“全防護”,食品信息追溯“全鏈條”。對檢出陽性的進口冷鏈食品嚴格按要求處置,對檢出陽性較多的進口企業進行約談,通過合同約定,甚至“熔斷”措施,減少進口冷鏈食品的風險。(記者 張靜雯 儲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