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徐杰
3月2日上午,平度市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隆重開幕。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22年,平度市堅持穩中求進促發展,綜合實力在承壓奮進中持續攀升,穩居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工業百強縣、制造業百強縣、縣域投資競爭力百強縣榜單。
承壓奮進,綜合實力持續攀升
【資料圖】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5.6億元,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2%,其中,高技術投資增長183.1%、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29.4%。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8%、增加值增長4%。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20.4%、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長25.2%。
青啤智慧產業園二期、綠色密煉中心建成投用,美妝配套產業園建成投產,工藝品全鏈條鄉村振興產業園一期主體竣工。新力通高新材料二期竣工投用,領軍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園投入試生產。新河指間大象博物館建成開館,總投資251億元的12個文商旅項目加快推進,入選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
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8個、總投資697億元,其中,過5億元項目34個、超30億元項目9個。總投資399億元的14個大項目通過青島24條產業鏈大項目認定。總投資447億元的24個項目入選省重點項目,總投資689億元的51個項目入選青島市重點項目,入選數量、投資額度創歷史新高。97個省青平三級重點建設類項目全部開工,獲評省化工產業智能化改造標桿園區。
省內首創“金融管家”服務站,“春雨行動”助企融資140億元。新發展市場主體1.7萬家,新納統“規上”企業142家。新增6家青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4家青平兩級重點實驗室。5家企業入選新一代“青島金花”培育企業。認定青島市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199家,山東省“瞪羚”企業9家。出臺“人才金政20條”,引進各類人才6600人,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中心建成投用。
建管并舉,城市品質持續提升
扎實推進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行動,151個青平兩級攻堅項目完成投資81億元、投資完成率112.5%。122棟滯留多年房屋順利搬遷,24個安置區項目壓茬推進,11個安置區主體封頂,1100余戶群眾喜遷新居。60個老舊小區整治一新,惠及群眾6674戶。
濰煙高鐵平度段順利實施,平度至圣彼得堡中歐班列開通運行,省道217、219拓寬通車。20條城區道路新建翻建順利貫通,新增停車泊位1362個。5處口袋公園建成開放,5條32公里林蔭廊道全面完工。高標準實施18.6公里水系整治,現河兩岸風貌持續改善。
創新運行全省首個縣級城市管理服務平臺,“一網統管”體系初步形成。拆除各類違建90.2萬平方米,創建3個“無違建”鎮街、10個“無違建”社區、60個環境秩序示范樓院和10條市容秩序示范街。367個小區樓院配備垃圾分類設施,主次干道機械化保潔實現全覆蓋。1.7萬路視頻監控共享共用,開放10處便民夜市,增設2處露天電影廣場。完成荒山造林7300畝,飛防作業23萬畝,空氣質量優良率81.1%。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全部配建糞污處理設施,資源化利用率超95%。
精耕細作,“三農”事業持續發展
全球規模最大的蓼蘭七河生物香菇菌棒生產基地建成投產,全國單體最大的白沙河籠養肉鴨基地竣工投用。明村、大澤山入選全省第三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創建鎮,崔家集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鎮,4個鎮躋身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十億元鎮,3個鎮獲評省級農業產業強鎮,4家企業入選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全面實施“田長制”,劃定永久基本農田232.1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5萬畝、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2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00萬畝、總產145萬噸,蓼蘭小麥高產攻關田畝產823.2公斤、連續3年刷新青島紀錄,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1%。
4個美麗宜居鄉村安置區如期交付,25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全面完工,1019個自然村開展“花香平度”建設行動、綠化面積217.5萬平方米,新河入選“中國最美村鎮”。建設養護“四好”農村路417公里,改造農村危房294戶,推廣清潔取暖2.6萬戶。14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順利完工,黃水東調平度段承接工程建成投用。
完成52萬宗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發放青島首筆宅基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抵押貸款。建成啟用青島首家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助力村集體增收3300萬元。“莊戶學院”入選全國“四個100”志愿服務案例。
惠民利民,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完成民生支出92.4億元、占財政支出八成以上,總投資53億元的10件41項民生實事全部完成。新增城鄉就業1.9萬人、政策性扶持創業1400人,發放穩就業補助金、失業保險金1.7億元。90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普通門診費用跨省結算。常態化開展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脫貧群眾人均純收入增長17.2%。
13所中小學、幼兒園(22)新建擴建如期完工,新增學位7290個。新認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9所,普惠幼兒園覆蓋率超95%。198所中小學完成網絡萬兆升級和班班通設備更新,102所中小學實施校舍維修改造。中醫院新院區開工建設,婦幼保健院改擴建竣工驗收,國福醫養、東北部山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成投用,新增養老床位648張。節氣精靈城市超級IP亮相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旅游博覽會,新河草編入選“山東手造·優選100”,平度制香、面塑榮獲省“泰山設計杯”創新設計獎。
深入開展“雷霆打擊·利劍護航”專項行動,刑事警情同比下降27.4%。推深做實全省首個社會治理大數據平臺,獲評全省大數據創新應用典型場景。1095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822項實現“掌上辦”。成功創建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典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