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近日發布了《關于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堅持發展和規范并重,著眼長遠、兼顧當前,補齊短板、強化弱項,建立健全規則制度,對平臺經濟在金融領域的監管提出具體要求。
《意見》強調,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行業和領域,加強全鏈條競爭監管執法。嚴格依法查處平臺經濟領域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和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行為。加大對出行領域平臺企業非法營運行為的打擊力度,強化對平臺押金、預付費、保證金等費用的管理和監督。
《意見》提出,強化支付領域監管,斷開支付工具與其他金融產品的不當連接,依法治理支付過程中的排他或“二選一”行為,對濫用非銀行支付服務相關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加強監管,研究出臺非銀行支付機構條例。針對大數據殺熟,《意見》要求,嚴厲打擊平臺企業超范圍收集個人信息、超權限調用個人信息等違法行為。從嚴管控非必要采集數據行為,依法依規打擊黑市數據交易、大數據殺熟等數據濫用行為。
《意見》要求,落實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制度,嚴格審查股東資質,加強穿透式監管,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和關聯交易管理。嚴格規范平臺企業投資入股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督促平臺企業及其控股、參股金融機構嚴格落實資本金和杠桿率要求。
在優化發展環境方面,《意見》明確,降低平臺經濟參與者經營成本。引導平臺企業合理確定支付結算、平臺傭金等服務費用,給予優質小微商戶一定的流量扶持。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落實網約配送員、網約車駕駛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相關政策措施。在賦能經濟轉型發展方面,《意見》提出,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農業數字化轉型,提升平臺消費創造能力。支持平臺企業依托市場、數據優勢,賦能生產制造環節,發展按需生產、以銷定產、個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
專家指出,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需要通過加強監管來掃清發展中的無序、失序狀態,更需要平臺企業自身增強創新發展能力。要更好推動平臺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激發平臺企業在推動制造業、農業、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的活力,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賦能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 何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