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自主創新的關鍵。省委人才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省戰略,以超常規舉措精準引才、系統育才、科學用才、用心留才,舉湖北全省之力打造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湖北是人力資源大省,2020年全省高技能人才已達到272萬人,具有較好的人才優勢和人才基礎。但要在高精尖領域、省內重點發展領域實現人才匯聚,不能按照傳統的剛性引才方式,而要從柔性引才著手,以超常規舉措精準引才。
柔性引才讓人才引得進、引得準、引得快
柔性引才是相對于剛性引才而言,傳統的剛性引才要求人才在引進地“落戶”“落地”,而柔性引才不以人事關系、檔案、戶籍等遷移為前提,只要求人才為引進地提供智力支持。柔性引才打破了對人才智力的地域、身份、歸屬的束縛,與傳統剛性引才相比具有多方面優勢:
柔性引才讓人才引得進。隨著時代發展,人才國際競爭、區域競爭越來越激烈,人才競爭中的馬太效應也逐漸顯現,“硬碰硬”人才競爭不僅得不償失,還會違背人才以用為本的原則。柔性引才在共享人才的理念下,減少了人才競爭,讓每個地區都能有才可用,讓人才引得進。
柔性引才讓人才引得準。隨著社會對教育的重視,平均學歷水平也逐漸提高,各領域的人才數量不斷增加,一股腦地引進人才卻忽略了人才的專業性、可用性,也不利于地區的發展。柔性引才以具體項目、具體任務、具體崗位等為依托,精準匹配人才,讓地區有專才可用,讓人才引得準。
柔性引才讓人才引得快。傳統剛性引才由于成本高、過程繁復、引進人才的固定性強,從選才、引才到用才耗費時間長,不利于人才緊缺領域的發展。柔性引才的方式靈活、便利,成本相對較低,對柔性引進人才的管理也相對容易,能夠較快地引進所需人才,讓人才引得快。
柔性引才方式靈活多樣
柔性引才是一系列引才政策、引才策略的統稱,具體的引才方式靈活多樣。比如,“人才飛地”政策,鼓勵本地創新主體在海內外其他城市建立研發基地、科技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等,利用其他城市的人才資源為本地創新提供智力支持;“離岸引才”政策,在本地建設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搭建離岸人才集聚平臺,推動本地創新項目的國際合作,助力本地科技創新發展??梢?,柔性引才既可以在本地搭建引才基地,也可以在人才所在地建立相關機構組織引才事項。
從柔性引進人才的使用來看,柔性引才的方式又可分為三種。一是臨時咨詢服務,邀請外地人才就某一具體任務提供智力支持,常見形式有講學、講座、項目咨詢、課題鑒定等,比如浙江寧波開展的“院士專家寧波行”。二是兼職聘用,就某一具體任務或具體崗位與外地人才簽訂服務協議,以兼職的方式為本地提供相應服務。三是項目合作,以具體課題攻關、科研項目、創新創業等為依托,相對具體、深入地引進創新人才,幫助本地實現技術創新。
實施并完善柔性引才政策
無論是剛性引才,還是柔性引才,最終目的都是發揮人才價值,助力本地創新發展?,F實中,柔性引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引才政策“雷聲大、雨點小”,流于形式;人才引進后難以真正有所作為,甚至出現假冒偽劣人才;引進人才的“收益分配”、知識產權等矛盾。為實現“人才強省”戰略,打造國內、國外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需要實施并完善柔性引才政策。
實施“剛柔并進”的引才策略,建立剛性引才與柔性引才協調統一的引才機制。重點以柔性的方式引進人才,為人才提供干事創業平臺和相應配套支持,并在使用人才的同時甄別本地確需人才,再爭取將人才留在本地、長期落戶,對接剛性引才政策。
堅持“以用為本”的引才原則,著力發揮“揭榜掛帥”柔性引才作用。人才引進的根本目的是高效使用,應該堅持“以用為本”的原則,在確定人才使用的具體方式之后再引進人才。為此,可以大力發揮“揭榜掛帥”的柔性引才作用,以具體榜單為依托,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助力本地重點產業、戰略性科技領域發展。
明確柔性人才的使用邊界,制定具體的利益分配機制和規則。柔性引進人才提供的是智力服務,容易造成與其專職工作成果混淆的情況。在柔性引進人才時需要對其專職工作有所限定,或者明確界定人才的使用邊界,簽訂具體明確的知識產權協議,規定雙方滿意的利益分配方式。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