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30日介紹,飲用水源地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的規范化管理;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礎信息調查和環境狀況的評估,健全完善水源地信息管理檔案,定期評估區域流域水源地管理狀況。
生態環境部3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近日多家環保組織聯合發布一份長江流域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報告,水源地整體狀況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風險源,名錄沒有發布,保護區內存在垂釣、游泳等情況,下一步如何就水源地進行精細化管理?
“水源地涉及千家萬戶的健康安全,始終是我們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張波表示,“十三五”時期堅決打贏、打好水源地的保護攻堅戰,應該說解決了一批突出的問題,老大難的問題也在推動解決,在飲用水源安全保障方面我們前進了一大步。
張波介紹,進入新的階段,飲用水源地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要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的規范化管理。下一步在以下幾個方面主要開展工作:
第一,開展全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礎信息調查和環境狀況的評估,健全完善水源地信息管理檔案,定期評估區域流域水源地管理狀況。水源地的源管理要形成檔案,要信息化,定期做評估。
第二,強化水源地水質達標管理,指導地方綜合采取污染治理、深度處理、水源替代等,加強不達標水源地治理。有一些地方可能沒有辦法,地質原因造成的有一些老是不達標,并不是地方同志不努力,因為那個地方地質原因造成鐵、錳等偏高,我們水廠有可靠的工藝進行處理,水源地不達標也可以繼續用,如果沒有很好的工藝解決,就要下決心來更換飲用水源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三,推進集中式的飲用水源地的規范化建設,在鞏固水源整治專項行動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水源地監控,風險防控和應急能力建設,筑牢水源水質安全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