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復星國際(00656)及其子公司的一系列減持動作引發外界關注,相關個股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出現波動。在此背景下,有觀點對復星及相關子企業發展現狀提出質疑。但也有市場分析指出,復星近期減持行為,一定程度系對經濟周期時鐘的預判,“有退有投”,復星整體強化現金流能力,壓縮債務以應對經濟周期的挑戰。
商界有一種說法:在宏觀環境和經濟周期向不利方向波動時,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說,即使完成判斷動作,也毫無退路可言,只能提前想方設法應對。“現金流、資本就像血液一樣,如果被抽干了,這個企業也就死了……就像冬天很冷,你說你很勇敢、很拼命,但其實光靠練太極拳是沒有用的,還是要有過冬的棉襖、過冬的裝備。”此前,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曾對周期作出如上洞察。
基于此,有觀點認為,復星近期減持行為即為周期內戰略層面上的投退操作。在周期轉折點以減持行為改善財務與資產質量,同時通過資產置換進行資產升級,從而蓄力穿越經濟周期。
財務層面,復星通過對內部資本的調配,實現強化現金流,改善債務結構,優化信用指標。2022年中期業績會上,復星國際執行董事、CFO龔平便曾公開定調:“面對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我們還是堅持既定的財務戰略,以評級管理為抓手,把集團評級管理財務戰略下沉到核心子公司,規劃2022年到2025年逐年穩定有序地壓降債務,拉長債務周期,同時提高子公司向上的現金分紅,控制總部固定費用,從而穩步優化集團信用指標。”
復星國際中報數據顯示,復星流動資產與總資產比值由2019年中報期最低39.92%上升至今年的44.58%,貨幣現金與流動負債的比率也由年初的28.5%上升至中報期的31.2%,減持金徽酒和復星醫藥后,集團的資本結構持續改善。
(圖:復星國際流動資產總資產比值趨勢來源:Choice)
(圖:復星國際現金短貸比來源:Choice)
同時,復星化被動為主動帶來的財務優化,也進一步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中報披露:2022年上半年復星完全退出青島啤酒,4月宣布出售美國保險公司AmeriTrust。中報發出后第二天,高盛、摩根士丹利、大和資本、中金公司均發表報告,一致給予“買入”或“跑贏大市”評級。理由的共同點是,復星堅持投退平衡戰略,持續優化資本結構,流動性充足,現金和負債率保持穩健。
有觀點還指出,復星投退平衡的策略有效優化了資產配置。以“上海的傳家寶”福佑地塊為例,復星旗下豫園股份減持金徽酒,才能有力支撐豫園股份聯合體拿下項目(百億級別)運作。
整體來看,復星此次減持動作是經濟周期和企業內生發展共同決定的必然舉措。觀點認為,復星借助此機會,化被動(流動性、償債需求)轉為主動(有退有投,促進資產質量提升),是一種成熟跨周期管理企業運營行為。
正如復星國際聯席CEO陳啟宇所言:“有的時候有寒意不是壞事,復星更堅定深度產業運營戰略”。30年來,復星從手持3.8萬元創業資金成長為擁有8500億元資產的產業集團,通過一系列戰略層面的投退操作,有望在周期磨礪中保持穩中向上,實現新一輪的高質量增長。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