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幫扶文文的小海豚志愿者李華蕊來說,出遠門可不輕松,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儼然成為她們的“臨時媽媽”。而這趟旅程意義非凡,經過兩天一夜的相處,文文對李華蕊也更依賴了。
在游學中增長知識
對一直生活在河北贊皇農村的姐妹倆來說,游學是一個難得的增長見識、結交朋友的好機會,而且只要跟著李華蕊阿姨,就什么都不用擔心。以往那些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場景,一一迅猛地闖入文文眼眸,好奇的大眼睛簡直忙不過來。
天朗氣清,空氣中都充滿著興奮因子,文文姐妹倆和李華蕊,從村里到縣城再到市區,又和其他幾個孩子集合完畢后,一起動身前往北京。
北京分公司也早就布置好場地,掛好歡迎橫幅,迎接這群特別的小客人。在志愿者的陪同下,文文和小伙伴們正式開啟了北京游學之旅。他們來到學子們夢寐以求的北大、清華校園,由于疫情原因,很遺憾不能入園參觀,與題字門樓合影也算是完成了小小心愿。長安街華燈初上,孩子們又來到莊嚴寬廣的天安門廣場,感受到祖國的強大氣場。一路上,李華蕊都牽著兩姐妹:“她們好開心啊,一路上嘻嘻哈哈的,在廣場上撒了歡兒地跑。”
在這趟旅程中,李華蕊印象最深的是文文參觀中國科技館:“沒想到她懂那么多科學知識,小姑娘挺棒的!”剛進入場館,一座有三層樓高的巨型恐龍化石引得孩子們呼聲一片。在這里,大家了解到中國古代科技和發明創造的歷史;看到了教科書里才有的天文、地理測量工具;驚嘆于神奇的物理和化學小實驗。
科技館里的講解員為孩子們一一介紹,如果答對問題,講解員會獎勵精美的小禮物。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表達想法。文文一直跟在李華蕊身后,目不轉睛地看著眼前這些奇妙的科學演示,不善言辭的她后來也主動回答了講解員的一個問題,還獲得一枚北大校徽的獎品。
“小海豚立志,中國正強,少年當更強!”在中國科技館門前,文文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宣誓,李華蕊見此感慨萬千:“對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來北京真的不容易,這一趟玩得很開心,又能學到知識。”
游學活動不僅讓孩子們看到外面的世界,也是打開困境兒童心靈之窗的鑰匙,而像李華蕊和文文這樣的一對一幫扶,更是治愈困境兒童創傷心靈的一劑良藥。
在陪伴中打開心扉
六年前,因為一場交通事故,文文一夜之間成了孤兒。
文文家在山區,房屋后就是大山,山上種滿棗樹,目前全家靠爺爺奶奶賣棗維持生活開銷,每年收成不定。和她經常在一起玩耍的堂妹是姑姑的孩子,只比她小一歲,所以在生活上有時候也能得到姑姑的照拂。
游學活動結束后,兩姐妹意猶未盡,李華蕊又把她們接回自己家里:“放暑假了嘛,讓她們在城里再玩兩天。”這并不是文文第一次來李阿姨家,兩姐妹輕車熟路地,像回到自己家一樣自如。
去年,李華蕊通過公司“小海豚計劃”幫扶系統了解到文文的情況,主動提出一對一幫扶。建立聯系后,李華蕊和愛人經常帶著自己孩子往文文家里跑,一起爬爬后山,看看屋后山上的棗樹;也經常把文文帶回自己家里,逛逛公園和圖書館,或者去游樂場。過新年了,李華蕊為文文準備了新年紅包,新學期開學,又準備了新的文具、書籍。
巧合的是,文文和李華蕊都留的是“櫻桃小丸子”的齊耳短發,長得也頗為神似,對于“大丸子”和“小丸子”的緣分,李花蕊表示:“孩子將來能成才,那就是最好的結果。”
如今,文文經常會給李華蕊講述學校發生的各種趣事,在文文心里,李阿姨不僅是一個溫暖并且可以依靠的長輩,也是一個知心的大朋友。
作為公司退休返聘員工,李華蕊對自己的事業有著特殊感情:“保險是有愛的。”幫扶文文之前,李華蕊還曾經做過另一個孩子的“臨時媽媽”。“那是個流浪兒童,父母都不在了,平時住在社保中心,周末就把他接來感受一下家庭溫暖。認領時他才9歲,現在已經20多歲長大成人了,逢年過節還會來看我們。”
“讓孩子心靈有個歸處。”如今,李華蕊又將20年前的愛心延續到了另一個孩子身上。
像李華蕊對文文這樣的一對一幫扶是富德生命人壽“小海豚計劃”公益工程的重要內容。“小海豚計劃”已持續開展9年,通過保險捐贈、“一對一幫扶”、心愿償還等幫助困境兒童,今年夏季,“小海豚計劃”從扶貧轉向“扶智”與“扶志”,并在多地開啟游學活動,讓更多困境兒童走出家門,走出大山,開闊視野,增長知識。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