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3日,由全球著名增長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簡稱“沙利文”)主辦,中國領先的行企研究原創內容平臺頭豹科技創新網(以下簡稱“頭豹”)協辦,中國金融信息中心提供活動支持的2021第十五屆GIL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暨最具科技力量百強榜直播盛典在上海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圓滿落幕。
沙利文GIL增長、科創與領導力峰會在全球超過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30年的舉辦歷史。獎項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受到投資界和金融界及行業內的廣泛認可。2008年登陸中國后,峰會逐漸成為各界優秀企業,相互交流成功經驗,共同探討發展方向的重要平臺,以及世界了解中國最前沿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
此次峰會聚集了來自各行各業的科技領先和創新企業,以及關注科技發展的政府、科研機構代表。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通過新華社現場云實時直播,同時在雪球、東方財富、富途牛牛、同花順IFIND、路演中、鯨平臺等六大直播平臺轉播,2小時內吸引了超過11萬人次的觀看,受到包括新華網、中新社、經濟日報、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國際金融報、經濟觀察報、21財經、財聯社等國內多家權威媒體的關注。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華區總裁王昕博士為大會致辭時表示,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世界都在關注,處于重要歷史交匯點上的中國,將如何擘畫新階段的發展方向與路徑?我們發現:科技創新被擺在了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強已被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我們決定將2021年的峰會聚焦于‘科技力量’,希望與業內共同審視市場發展機遇和發展目標,探討企業增長和成功的決定性因素。”王昕博士說道。
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總裁張鳳明先生為大會致辭時則指出,當前,科技創新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越發重要,如今已到了物聯網、智能化、大數據、云計算的時代,特別是注冊制和科創板在上海落地以后,我們見證了幾百家科技企業的上市。此外,他展望道,今天峰會發布的百強榜中云集了很多優秀企業,相信未來其中一定會誕生偉大的企業、能引領企業發展和創造的企業,我們也期待在“金融+科技”的時代,它們會有更好的發展。
會上,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陸景先生、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賈龐先生、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張葛建先生等在會上分別為今年斬獲GIL各類獎項的企業,包括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企網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中信國際電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上海百利佳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露樂集團旗下露安適品牌、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等頒發證書。
聚焦國家戰略發展,白皮書正式發布
國家“十四五”規劃是未來五年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指導方針,沙利文聯合戰略合作伙伴頭豹研究院針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讀,發現科技創新被擺在了核心地位,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沙利文大中華區合伙人楊曉騁先生在發布中介紹道,基于對戰略科技力量的全面理解以及對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基因與生物技術、臨床醫學與健康六大前沿領域的透徹研究,沙利文攜手頭豹在會上共同發布《2021年科技力量助力國家戰略發展白皮書》,前瞻行業發展趨勢,希望助力更多相關企業發掘增長潛質。
挖掘高潛賽道黑馬,最具科技力量百強企業榜揭曉
會上,頭豹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丁卓文正式揭曉了“2021最具科技力量百強企業榜”。康龍化成(北京)新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境生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江蘇貝格爾生物醫藥有限公司、臻準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云想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小庫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巴斯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100家生物醫藥及科技領域的優秀企業,從百余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最終獲選。
“2021最具科技力量百強企業榜”由沙利文聯合頭豹研究院共同發起評選,榜單包括“2021最具科技力量領軍企業TOP50”和“最具科技力量創新企業TOP50”兩部分,旨在研究、挖掘、鎖定最具科技力量的、各個前沿科技領域的領軍者、佼佼者,展現其在產業發展道路上,以科技賦能的重要價值和無限可能,同時也期待著協助這些企業成為科技強國的中堅力量。
圓桌對話:共探行業發展新格局
本次峰會特設兩大圓桌論壇,行業大咖云集,干貨滿滿。
天境生物CFO朱杰倫先生、江蘇貝格爾生物醫藥創始人兼CEO李振韜博士、臻準生物開發總監葛光君先生、數字經濟學家、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主任劉志毅先生、深圳小庫科技總經理劉暢先生、云想科技林芊先生、通聯數據首席算法專家吳凱棋博士、上海西岸科創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臧洋飛先生、江蘇中科智能院常務副院長馬炘先生等多家上榜企業領袖及專家圍繞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的熱點話題,分享了所在行業的經驗和見解。
天境生物CFO朱杰倫先生表示,新藥開發企業若是想獲投資者的目光和關注度,成為資本市場的熱點,需要掌握三點。“一是能夠走出去,擁有對接國外市場的能力。二是能夠不斷地按時按質按量實現自己所謂的里程碑;三是要有模式上的演進,從研發驅動到生產銷售,能夠做到一條龍的點對點或者端對端的模式。”他認為,這三點都不容易,但企業如果能夠做到1-2點,就會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比較豐厚的回報。
江蘇貝格爾生物醫藥創始人兼CEO李振韜博士則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診早篩未來的臨床需求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神經退行性疾病面臨著非常大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所以無論做早診、早篩具有非常重大的臨床意義。“一個新技術要走上臨床要很長時間,肯定要能夠補足現在臨床上沒有的東西,確實能夠服務到比如在支付性和可及性有一定優勢的,能夠服務到廣大人民群眾。”他說道。
在人工智能科技發展熱點話題圓桌論壇上,江蘇中科智能院常務副院長馬炘先生用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向與會者詮釋了從制造業到智能制造每個環節的特點,并就近年來大家比較關注的人工智能是否會在未來完全替代人力勞動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搞智能制造必然帶來的結果是很多產業工人會被替代。但當前世界上制造業格局的重組,對中國制造業來說是一個重大機遇。這個機遇之下,我們要看到一個現實,制造業不管是重組還是要回歸,都不可能再回到原來的生產組織方式——用勞動密集型的工作方式解決制造業的問題。不管是什么樣的變化,轉型升級是必然。不管是新興產業還是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中,有大量的命題需要人工智能跟行業結合發揮作用。”
上海西岸科創企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臧洋飛先生則從平臺和生態的角度,分享了如何布局AI產業,幫助相關項目落地的經驗。他強調,“從技術到產品到商品到場景的建設,是園區運營方很重要的一環,可能是產品推向市場之前很重要的環節。通過生態體系的建設,能夠給優秀的人工智能企業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
當天活動最后,沙利文還聯合頭豹研究院發布2020年云WAF、云主機市場象限圖結果,以及2021年中國數據管理解決方案象限圖結果,同時預告了2021年下半年象限圖報告的發布計劃。
該象限圖分為創新指數和增長指數兩大類。兩大指數評審指標分別由近100個,整體近200個三級細分指標構成。秉著獨立客觀的研究準則,其中指標來源包含分析師的專業指標、頭部廠商重點關注指標及產品下游用戶需求指標,全面評價廠商的綜合產品能力。評審結果分為領導者象限、創新者象限、增長者象限及挑戰者象限這四大象限,旨在對下游市場的客戶在選擇合作方時提供借鑒指導,并面向投融資市場提供優質潛力標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