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全民接種期間,海爾生物研發的海樂苗移動預防接種車成為“網紅”,在北京、上海、湖北、江蘇、新疆等全國28個省及直轄市共計50余個地市的街頭、社區、高校、港口都可以看到該款接種車的身影。“它”不僅讓疫苗“上門接種”成為常態,也催生了我國《預防接種車基本功能標準》的發布實施,讓移動接種有標可依。而這一成果的實踐,正是政產學研以人民為中心,應用科技創新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大舉措,同時也是中國免疫規劃事業公共衛生政策的重大變革。
(海樂苗移動預防接種車駛入故宮,提供上門接種服務)
本世紀初,我國生物醫療低溫儲存設備幾乎完全被國外品牌壟斷,難以實現自給自足。隨著海爾生物等為代表的中國企業突破核心技術,逐步開始替代進口。
目前,海爾生物的低溫存儲解決方案在國內外被廣泛應用。此外,依托物聯網探索,海爾生物還創新了生物樣本庫、智慧疫苗網、智慧血液網等解決行業和民生緊急需求的物聯網場景解決方案,引領全球生物科技領域變革。據國際市場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目前全球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相當集中,海爾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份額中國第一、全球第三,長期在各細分領域保持行業第一。
“推動生物安全管理變革”
創立于2005年的海爾生物,如今其生物醫療低溫解決方案已實現-196°C至8°C全溫域全場景覆蓋,并成長為一家基于物聯網全場景轉型的生物安全科技生態公司。從2006年,海爾生物打破國外品牌30年壟斷、突破超低溫制冷技術,誕生中國首款-86°C超低溫冰箱;再到產業化市場占有率居中國第一。如今,海爾生物超低溫存儲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醫療、生物安全,甚至是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提升。海爾生物航天專用冰箱多次搭載神舟飛船被送往外層空間;超低溫冰箱搭載雪龍號科考船遠赴8000海里之外的南極,搭載彩虹魚號載人深潛器到達一萬米深處的馬里亞納海溝,為我國多項重大科研工程提供技術支持,實現了“上天入地出洋”。
經歷了十年的技術自主研發后,海爾生物將目光又瞄準了智能物聯網。2015年,海爾生物開啟智能物聯網解決方案的研發工程,并于2017年啟動全場景物聯網轉型。在海爾生物看來,隨著下游應用場景對存儲智能化、信息化要求提升,傳統以人工為主的單機式存儲與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用戶需求,通過低溫存儲設備與物聯網、大數據融合,實現樣本智能管理、信息互聯互通逐步成為未來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設備發展的主流方向。
(海爾生物醫療物聯網產業園)
而其基于低溫冷鏈技術優勢,創新物聯網與生物醫療場景孵化的智慧血液、智慧疫苗等場景解決方案,更是顛覆了行業的傳統模式,實現了信息的實時、全流程追溯,在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的同時,有效提升了城市的醫療管理水平,助力智慧城市建設。
2019年10月25日,海爾生物在科創板上市敲鑼。上市僅一年多時間,海爾生物股價可謂“高歌猛進”:發行價格僅15.53元人民幣,開盤價格僅30.00元。2021年5月25日,海爾生物股價漲至每股105.20元,達到歷史最高值。若以發行價格計算,海爾生物股價增長超六倍。
事實上,近五年海爾生物確實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財報披露,2016年至2020年,海爾生物分別實現營收4.82億元、6.21億元、8.42億元、10.13億元和14.0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9%、28.93%、35.45%、20.3%和38.47%。也就是說,五年時間,海爾生物實現了營收接近三倍的增長。
據公開披露信息顯示,2020年公司主營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四大業務場景均實現增長。基于公司的物聯網戰略,2020年公司物聯網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同比增長90.61%,占總收入比達20.01%,用戶廣度和深度持續擴大,物聯網升級效果進一步顯現。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生物還在不斷拓寬其產業上下游生態,加速生物安全產業布局。2020年10月份,公司通過收購重慶三大偉業,入股血液分析檢測方案提供商力博醫藥等,實現血液安全領域生態場景的持續拓展和延伸;11月,海爾生物與跨國制藥巨頭賽諾菲巴斯德,展開“疫苗生產企業”和“物聯網科技企業”的跨界戰略合作,共同推進疫苗接種新服務模式的落地。今年4月初,海爾生物與國藥器械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動藥品試劑網場景生態的布局,引領醫藥供應鏈新安全、智慧變革。
“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強”,之前被形象地概括為“卡脖子”問題。2021年3月,中央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對“卡脖子”技術進行了重點部署。尤其是在生物醫療領域,如何集中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作為領先的物聯網生物安全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海爾生物方面表示,公司將物聯網技術和低溫存儲技術創新融合,通過數字化的解決方案,拓展生物樣本安全、疫苗安全、血液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等生物安全細分場景,搭建起物聯網生物安全科技生態。
“比如在疫苗安全領域,公司率先推出物聯網智慧疫苗接種解決方案,實現疫苗精準取用、問題疫苗預警管控,并可追溯到最小單支包裝,將疫苗信息、接種信息、醫護人員信息合一,打通“最后一公里”,推動了疫苗安全管理變革。”王穩夫稱。
此外,針對疫苗在冷鏈運輸過程中面臨的溫度控制不到位、信息追溯不及時等難題,海爾生物醫療創新研發的智控冷鏈轉運方案,將-70℃穩定溫度延長到了25天,打破行業最長18天的紀錄,獲得國際疫苗巨頭品牌的支持與信賴。
那么,從國際角度看,在疫苗低溫儲存領域,海爾生物海外市場開發又有哪些規劃?
公開數據顯示,公司一直將海外市場拓展作為重要發展戰略。2020年,面對疫情對供應鏈、物流造成的嚴峻挑戰,公司全力保障海外訂單轉化,并通過線上直播等模式持續與用戶交互,快速拓展海外市場網絡,有效覆蓋了大量高端用戶群,有力提升了公司在海外市場的產品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
據介紹,海爾生物超低溫設備采用復疊式低溫制冷系統設計、多級制冷混合制冷劑制備等核心技術,其自主創新的基于碳氫制冷劑的制冷系統更是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太陽能冷藏箱無需外接電源,能夠在43℃環境溫度下斷電后,將箱內溫度保持在8℃以下的時間長達120小時,遠超過WHO對維持冷藏溫度72小時的規定。
(海爾生物太陽能疫苗場景方案服務一帶一路兒童健康)
目前,海爾生物醫療疫苗網已經與全球疫苗聯盟的48個國家建立合作關系,進入包含“一帶一路”78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范圍內累計裝機運行150000臺海爾疫苗冰箱,累計守護全球2億兒童健康。讓陽光所到之處,疫苗觸手可及。
“搭建自有的研發設計創新平臺”
“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融合創新,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等產業,做大做強生物經濟。對于所有生物醫藥相關企業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的機遇期。
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海爾生物已開始系列戰略布局。2021年3月,海爾生物宣布將同青島市高新區管委會共建“海爾生物安全科創產業園”,新的產業園將進一步擴大公司產能,包括生物低溫存儲、生物培養、生物離心制備、樣本自動化、生物低溫轉運等設備,進一步加速公司在生物安全領域的布局。
樣本網場景方面,4月9日海爾生物發布“海靈瓏”生物樣本網生態品牌,再次實現在高端品牌的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全場景升級;并且與上海張江生物銀行共創-196℃大容量自動化液氮庫,解決了“卡脖子”技術難題。
血液網方面,海爾生物全球首個智慧城市血液網于4月16日在青島發布。青島市衛健委副主任呂富杰在發布會現場提到,青島血站、醫院和海爾生物醫療等企業合作,構建覆蓋全市的智慧血液管理平臺,實現從血液的采、供、用全過程的信息化監管,推動了青島市臨床合理用血,確保了血液安全質量,促進青島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海爾生物智慧城市血液網場景)
目前,海爾生物推出的“海樂苗”移動疫苗接種方案在全國加速落地,其搭載的“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疫苗安全移動接種系統”,正式獲得國際領先科技成果鑒定。移動接種方艙、智慧疫苗接種車等應用在武漢、上海、北京、新疆等多地投入使用,疫苗場景進一步加速復制。
王穩夫表示,未來,海爾生物將在物聯網科技領域不斷進行創新拓展,把握行業生物信息大數據分析、生物信息溯源、數據安全等融合發展的契機,搭建自有的研發設計創新平臺,建設“現場→實驗室→市場”的開放式創新體系,通過“共創共贏共享”的開放機制吸引用戶及生態攸關方參與開發共創,持續進行研發投入與創新,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海爾生物為中國國內近10000家醫療機構提供生物安全防護設備,在海外馳援英國、意大利等歐洲及印度等一帶一路和地區的海外用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