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日前落下帷幕,考生開啟“放松模式”,用“買買買”助推“后高考經濟”。
高考完第二天,來自石家莊的“00后”考生小蘇就預約了醫療美容機構的面診服務,“我準備報考空乘專業,想在入學前對眼部進行微整形。”小蘇說,高考前,自己的消費主體在書本、文具和吃穿上,高考后,消費類型變得更加多元,有更多消費自主權,可以趁機培養消費觀。
在畢業季催生了整形、美妝、減肥等“顏值經濟”升溫的同時,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數碼產品也銷量不俗。7月12日,電商平臺拼多多對外發布“后高考經濟”消費數據稱,高考結束首日,平臺數碼產品銷量較前一天上漲超過210%,其中,手機、電腦、智能手環、游戲機和耳機位列產品銷量排行榜的前五位。
在石家莊市太和電子城,家長肖素娥正帶著女兒選購產品,“經歷疫情和高考后,孩子積攢的壓力逐漸釋放,釋放途徑之一就是購物消費。”在她看來,“后高考經濟”火爆固然有商家造勢的因素,但對孩子消費需求的滿足,既是對他們高中努力付出的獎勵,也是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的激勵。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有不少考生選擇用畢業旅行與高中告別。張梓騰的志愿目標是土木工程專業,古樸的古建園林一直令他向往。“蘇州等地的古典園林蘊涵了豐富的哲學、歷史、人文習俗,是中國造園文化的精華。”張梓騰說,考慮到疫情因素,他更傾向于國內短期游。
除此之外,不少“準大學生”還選擇在高考后去“充電”。樂器培訓、編程等輔導班迎來消費小熱潮;健身房、駕校等也紛紛“淘金”,推出多項優惠措施吸引考生;各大視頻網站的VIP會員銷量也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上漲;隨著餐飲業復工復產取得顯著進展,不少餐飲店推出了“畢業餐”“升學宴”等套餐,“憑準考證享優惠”,吸引了不少手握“打折神器”的學生前來咨詢。
伴隨“后高考經濟”日漸升溫,有觀點認為,釋放壓力本無可厚非,但此過程中極易出現攀比和過度消費,容易被商家“牽著鼻子走”;也有人指出,考后“買買買”大多出于獎勵和安慰心理,“后高考經濟”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不應被忽視。
有學者建議,“卸下重任”的考生消費意愿強勁,應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學會辨別消費主義陷阱。(郝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