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消費者報銀川訊(丁琳 記者徐文智)“以前,不同的執法單位經常會來我們企業進行檢查,有時一周來好幾撥。檢查人員對亮照經營、明碼標價等問題進行現場指導,幫助我們守信經營。現在,我們信用好了,檢查的頻次也降低了,真正做到對企業正常經營無事不擾。”近日,寧夏石嘴山市某企業負責人在營商環境調查問卷中表示。為不斷提高“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石嘴山市市場監管局積極創新監管方式,全力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成效初顯。
超前謀劃、穩步推進。結合實際制定印發了《石嘴山市市場監管領域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召開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推進會,對此項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確定目標任務。為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奠定了基礎,提升監管的及時性、精準性和有效性。
準確分類、科學監管。按照《石嘴山市市場監管領域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辦法(試行)》風險分類指標體系,結合自治區“雙隨機、一公開”綜合監管平臺數據,將企業按照信用風險分值由低到高分類為信用風險低(A類)、信用風險一般(B類)、信用風險較高(C類)、信用風險高(D類)四類。在“雙隨機”抽查計劃制定過程中,結合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要求確定抽查比例,針對企業不同信用分類,實施差別化監管,一般抽查事項的抽查比例不高于5%,重點抽查事項比例不設上限。同時,在評先評優、榮譽評選時,積極開展誠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目前,已對全市18160戶企業(不含個體工商戶)進行了信用風險分級分類。
靶向定位、無事不擾。在實施隨機抽查檢查時根據不同信用風險類別合理確定、動態調整抽查比例和頻次,既保證必要的抽查覆蓋面和監管效果,又防止任意檢查和執法擾民。一方面,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對信用風險低的A類企業,執法部門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除投訴舉報、大數據監測發現問題、轉辦交辦案件線索及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根據實際情況可不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實現“無事不擾”。另一方面,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信用風險高的D類企業,實行嚴格監管,有針對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主動實施現場檢查,做到“無處不在”。2022年,該局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針對ABCD四種不同信用風險類別共抽查各類企業853戶,其中A類企業246戶,抽查比例2.18%,B類企業366戶,抽查比例6.53%,C類企業128戶,抽查比例15.42%,D類企業196戶,抽查比例41.7%。問題發現率44.78%,其中C類和D類企業問題發現率達到60.3%和53.8%,較往年大幅提高,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效能初步顯現。
以分類信用監管為“帆”,助企業“誠”風破浪,提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靶向性任務艱巨,使命在肩。石嘴山市市場監管局將全力推進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工作,為守法誠信企業打造良好環境,讓監管真正實現“對違法失信者‘無處不在’,對誠信守法者‘無事不擾’”,以信用增信經營主體、賦能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