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鄭鐵峰)為進一步營造網絡市場放心消費環境,助力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浙江省寧波市以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為抓手,先行先試,積極探索與網絡市場新業態相適應的監管與服務舉措,逐步構建起“消費引領、生態優質”網絡市場放心消費環境。2022年,寧波市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2999.1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1.24%,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網絡市場放心消費,構建新機制是保障
寧波創新建立網絡市場消費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制定《涉網投訴舉報處置工作實施意見》,網絡消費投訴按時初查率、按時辦結率均超過99%,調解成功率超過57%,在線調解企業數量和發展質量均為浙江省第一。在全省率先試點網購領域放心消費建設,出臺網購領域放心消費建設評價標準,實現“放心消費在浙江”行動由“線下”向“線上”的拓面延伸,推動消費環境線上線下一體化建設加速升級。截至目前,已培育“放心消費平臺”1個、“放心消費直播基地”1個、“放心消費網店”112個、“放心消費直播間”14個,落實電子商務經營者消費維權主體責任,從源頭上引導平臺企業加大消費者服務力度,推動良性有序的網絡市場生態。
寧波市場監管部門指導寧海珍鮮創建“寧波市綠色直播間”。任丹鳳/攝
網絡市場放心消費,破題新業態是關鍵
在直播營銷領域,2021年,寧波在全省率先啟動“綠色直播間”聯合建設培育工作,市場監管和商務部門按照“主體資質、商品銷售、經營行為、直播間管理”等標準共同開展遴選評估,兩年來,累計評定“綠色直播間”兩批次共計80家,實現主要直播營銷平臺行政約談100%,“綠色直播間”承諾、亮諾、踐諾100%,形成以示范促規范、以規范促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寧波市市場監管局還會同市委網信辦、市商務局、市稅務局助推直播經濟發展,加大對網絡市場新業態的資金支持力度,至今已累計統籌專項扶持資金超億元,并且,針對本地特色產業,組織開展運營輔導和合規培訓50余場,培訓相關企業5萬家以上。截至目前,寧波累計建成直播電商基地22個,主要直播平臺注冊MCN機構6個,本地活躍主播(銷售額千萬元以上)362個;直播帶貨商品主要包括服裝鞋帽、家用電器、食品、美妝、日用百貨等,其中80%的產品為寧波本土品牌,切實帶動地方經濟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跨境電商領域,寧波創新構建“主體備案+商品溯源+質量監測+售后保障”四位一體的跨境電商“信用監管”模式,全方位保障跨境商品質量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消費者帶來“保真、保質、可信、可靠”的商品。一方面,切實加強跨境商品質量風險研判,首創跨境防偽溯源體系,首創跨境商品質量監測模式。消費者只要掃一掃加貼在跨境商品上的防偽溯源碼,就可以知道跨境商品的品名、成分、生產商、進口商、來源國、報關報檢、倉儲物流等“商品身份信息”。市場監管和海關部門通過線上“神秘買家”和線下“隨機抽檢”的方式分別開展跨境商品評價性抽檢和監督抽檢,對抽檢中不符合我國檢疫規定或因安全、衛生項目檢出不合格的情況,嚴格落實不合格產品召回制度,對不合格產品實施銷毀或退運處理。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跨境電商落實商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創新設立跨境電商“退貨中心倉”,開展退貨集中理貨,優化退貨監管流程,延長退貨運抵期限至45天,全力保障消費者跨境商品七天無理由退貨權益。2022年,寧波實現跨境電商進出口額2005.6億元,同比增長12.3%,全國領先;其中網購保稅(1210)進口交易單量和交易金額均占全國近1/4,連續4年居全國首位。
網絡市場放心消費,筑牢安全底線是基礎
寧波以示范區創建為契機,全力開發建設寧波網絡經濟綜合信息系統,依托一個數據倉和四個子系統,實現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智慧化管理。全覆蓋數據歸集,“智匯”網絡市場主體數據。按照“應歸盡歸、應入盡入”原則,系統匯集示范區創建各成員單位、主流平臺、本地平臺的涉網主體數據,全力打造寧波網絡經濟第一倉。截至目前,有效歸集注冊地、發貨地于寧波的網絡經營主體共計12.7萬個,對應店鋪14.3萬家。此外,數據倉還歸集了郵政部門提供的全量物流數據、通信管理部門提供的通訊許可數據、海關部門提供的跨境數據、發改部門提供的企業信用數據以及平臺提供的所有記錄在冊的外賣騎手信息,實現跨部門有關網絡經濟數據的互聯互通。全天候網絡監測,“智治”網絡市場違規問題。聚焦當前網絡交易投訴焦點和違法熱點,設置“禁止銷售、價格欺詐、虛假宣傳、刷單炒信”等十類違法違規行為,系統按照每日50萬條監測頻次對數據倉內主體開展動態監測,發現輕微違法的通過短信提醒商家予以糾正,嚴重的移交相關轄區立案查處。聚焦基層監管手段匱乏的問題,系統為基層監管人員提供日常檢查功能,通過疊加關鍵詞對存量數據開展檢索,查看轄區內商戶日常經營以及整改情況。聚焦線索閉環問題,系統通過部門協同、縱向聯動,實現違法違規線索發現分流、核查處置、結果反饋和匯總分析的全流程管理。2022年,累計發現并處置違法違規線索1568條,督促網絡交易平臺刪除違法商品信息1212條,責令整改網站354個次,立案查處網絡違法案件694件,罰沒款601.4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