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記者日前了解到,近期,寧夏石嘴山市市場監管局綜合運用食品生產安全信用信息,將信用監管貫穿食品生產安全領域基礎性、系統性工作中,探索建立了食品生產企業信用分類監管體系。
模型化建設,將風險融入信用監管。該局因地制宜,制定《石嘴山市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分級與信用分類管理辦法》,在食品生產領域建立了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模型。按照“風險分析、量化評價、動態管理、客觀公正”的原則,以風險分析為基礎,結合生產食品類別、企業規模、食品生產許可現場核查結果等靜態風險因素和生產條件保持、生產過程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及運行、飛行檢查、證后審查等動態風險因素,對食品生產企業監督檢查、食品安全抽檢、投訴舉報、案件查處、產品召回等監管記錄實施動態調整。
智慧化監管,數據應用廣泛準確。依托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寧夏),將企業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產品抽檢、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全部錄入企業名下,做到食品生產數據應歸盡歸,為食品生產企業“精準畫像”,并依法公示石嘴山市食品生產企業信用信息。
差異化監督,真正做到“無事不擾”。根據企業“信用+風險”等級,科學配置基層監管力量,降低信用信息良好、風險等級低的企業的監管頻次,減少不必要打擾。將有限的監管力量更多的集中到高風險主體上,對食品安全風險早發現、早處置,實現精準高效監管。針對風險為A級的企業,以“雙隨機”為主要監督檢查方式,對于食品安全信用風險為D級的企業,每年至少監督檢查3次。下一步,石嘴山市市場監管局將繼續加強信用監管,科學配置監管資源,不斷提升監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