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底“雙十一”等網購節的來臨,對快遞行業的需求在不斷增大,然而就在“雙十一”之前不少網友發現快遞又漲價了,其中在浙江義烏多家快遞就開啟了“漲價模式”,之后在其他地區也可能會有相同的漲價現象發生。
每年年底的購物季前,都是快遞行業最繁忙的時候,不少快遞站點更是因為短時間內單量太大以及人手不足會造成快遞包裹無法及時派送,因此有很多快遞站點會臨時增加人手來提升派單效率。
但此前已有不少快遞員因為派單價格太低而離職,就在8月底、9月初,多家快遞企業宣布調整快遞員的派費,其中市場份額較高的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和極兔等六家快遞企業明確表示全網上調派費。隨著快遞派費的增長,最終大概率還是要消費者來為此買單。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 今年10月1日至7日全國郵政快遞共攬收快遞包裹19. 91 億件,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長100.38%,與 2020 年同比增長28.31%;投遞快遞包裹19. 17 億件,與 2019 年同期相比增長104.44%,與 2020 年同比增長25.71%。從這一數據來看,今年雙十一的快遞包裹數量也會有較大幅度增加。
快遞漲價,對即將開啟的雙十一電商大促會產生什么影響?對于“剁手黨”而言,他們最關心的是,快遞漲價了,雙十一還能不能愉快買買買了?此外,快遞價格漲上去了,服務能不能跟著漲一下?“快遞漲價最后還是消費者買單,不能說漲就漲。現在快遞都不送上門,哪來的理由漲價?”家住北京的段女士說。趙小敏分析,快遞企業應對電商大促單量暴漲已經比較成熟,大的體驗上的變化不會有,但可能會有一些小變化。“比如過去快遞價格便宜,消費者容忍度也高,但快遞價格上漲以后,成本最終會由消費者買單,消費者要求也會提高,快遞企業要做好應對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