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政府印發《貴州省傳統村落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計劃》)。根據《計劃》,我省將堅持突出特色、集聚發展,市場主導、村民主體的原則,將傳統村落高質量發展作為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的重要內容,實施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行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行動、鄉村風貌保護提升行動等八大行動,把傳統村落培育打造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家園。
《計劃》提出的目標為:到2023年,按照經營村莊、差異化發展思路,集中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傳統農耕型、生態景觀型、特色加工型、教育科普型、精品民宿型傳統村落,逐步建立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長效機制。到2025年,按照串點連線、成片發展思路,打造10個以上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集聚區,充分彰顯我省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民族文化、陽明文化、歷史文化,形成在國際國內具有較高認知度和影響力的傳統村落品牌,推動貴州由傳統村落大省向強省跨越。
《計劃》明確了我省未來五年傳統村落高質量發展的八項重點任務:實施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行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行動,實施鄉村風貌保護提升行動,實施人居環境質量整治提升行動,實施公共設施建設行動,實施特色農業培育行動,實施旅游產業提升行動,實施保護示范試點行動。
其中,我省將深入挖掘農耕、服飾、飲食、歌舞、家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積極申報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23年每個傳統村落至少實施1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25年分類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據庫。
為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我省將在傳統村落建設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研究實踐基地,實施傳統村落非遺傳承人認定全覆蓋工程,每年定期對傳統村落內非遺傳承人開展專項培訓和非遺保護傳承活動。
在鄉村風貌保護提升行動中,鼓勵使用當地木材、石材、夯土等原生鄉土材料,以微更新、微改造方式改造提升傳統民居,嚴禁大拆大建、亂搭亂建;避免大面積使用混凝土、大理石等現代建材,破壞鄉土田園風光;按照宜花則花、宜果則果、宜菜則菜原則,在傳統建筑前庭后院和公共空間打造具有鄉土氣息的小花園、小果園、小菜園等。
我省還將持續改善水生態環境,2023年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2025年實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記者 肖達鈺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