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市城鄉建設局局長劉旭輝28日在沈陽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發布會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沈陽市城鄉建設局認真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全面推進優化空間布局、補齊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質等工作,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
在優化城市空間格局上,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東山西水、一河兩岸、一主三副”的城市發展格局進一步構建,其中,沈陽市域城鎮體系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依托沈大、沈山等6條復合交通走廊,形成了“一城、六軸”城鎮格局。城市“主城+副城”空間結構全面優化,完成市府南遷、二環南移,城市發展重心向南拓展。同時,不斷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以及水、電、氣、路等專項規劃,把更多藝術元素應用到城鄉規劃建設中。
特別在完善綜合立體交通上,使市民出行更加通暢。一是路網骨架體系得到完善。建成了南北快速干道、渾南大道等7條快速路,快速路通行總里程達到344公里。“環形+放射”的快速路網,承擔了全市30%的機動車通行量,有效解決了跨區域、長距離出行等問題。同時,沈陽市有32公里的快速路在建,今年還將啟動元江街等一批新的快速路項目,這將進一步拉開城市格局,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交通供給水平也快速提升,綠色出行比例明顯提高,城市慢行系統也日趨完善。其中,公交運行線路達到310條,運行里程達到5253公里,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100%,成功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另外,沈陽補齊市政設施短板,城市韌性進一步提升。不僅城市積水問題有效解決,公用配套設施保障能力明顯增強,且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2017年沈陽市全面啟動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完成了新開河、南運河等12條黑臭水體的綜合整治,治理總長度190公里,新建截污管網70余公里、修復岸線115公里、鋪設慢道110公里。2018年,經國家有關部門認定,沈陽市全面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獲評全國首批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沈陽市還加強鄉村設施建設,使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同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建設項目審批更加便捷。劉旭輝表示,沈陽將進一步貫徹新發展理念,尊重城市發展規律,按照沈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根據省委省政府建設“一樞紐四中心”以及沈陽現代化都市圈的工作要求,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服務品質、生態品質和文化品質。(李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