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時間
2023年8月15日-8月20日
調研地點
陜西:延安市、渭南市、咸陽市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甘肅:平涼市、慶陽市、天水市
調研目的
本次調研主要是調研蘋果生長期的情況,重點了解不同種植區域蘋果果個大小及果面質量情況。
調研內容
1、陜西產區
延安市重點調研宜川縣、洛川縣、富縣。
果徑方面,三縣蘋果果個大小相差不大,平均果徑均值在65-70mm之間,同比歷年同期偏小。果面質量方面,三縣整體質量不及去年同期,且三縣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宜川縣整體果面質量較差,平均果銹率超過30%,宜川縣秋林鎮果園樹勢較差,落葉較為嚴重,該地區地面較濕,推測或與近期降水過多有關(斑點落葉病或者降雨過多根系無法呼吸死亡導致);洛川縣和富縣果銹率在20%左右,雖好于宜川縣,但仍不及去年同期,并且部分果園出現冰雹果現象。此外,三縣均存在偏果情況,但占比較低。
渭南市重點調研白水縣。
果徑方面,白水縣果個以70mm居多,同樣小于去年同期。果面質量方面,雷牙鎮和杜康鎮大部分果園果面質量較差,平均果銹率超過20%,并且小部分果園存在落葉病,史官鎮果面質量較好,平均果銹率在10%左右。
咸陽市重點調研長武縣。
果徑方面,長武縣果徑大多在65-70mm之間,75mm以上占比較少。質量方面,長武縣整體凍害比較嚴重,許多果園都放棄套袋,光果情況較多;套袋果園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質量較差的果園果銹率可達30%-40%,而較好部分果銹率不到10%,整體質量不及去年,且存在偏果情況,切開果子,有缺籽或無籽現象。
2、甘肅產區
平涼市重點調研了涇川縣、莊浪縣、靜寧縣。
果徑方面,三個縣區果個同比歷年同期偏小,主要集中在60-70mm之間,只有少數果園果徑較大。果面質量方面,涇川縣除了小部分果園果面質量較差,大部分果園質量較好,平均果銹率為10%以下,涇川縣個別地塊出現冰雹果現象,小部分地區凍害嚴重,套袋量比較少;莊浪縣果面質量較差,果銹率在10-20%之間,存在畸形果現象,但占比不高;靜寧縣川道地區果園受霜凍影響,坐果較少,且大部分果園選擇不套袋,光果較多,海拔1600米以上受霜凍影響有限,果園基本都套袋,大部分果園果面質量較好,少部分較差,果銹率在10-20%之間,并且調研過程發現靜寧地區高樁果型今年都很扁平,切開后沒有種子或缺少種子的情況占比較高,且部分果實已經出現黑心,對質量造成很大影響。
慶陽市重點調研了西峰區、慶城縣、合水縣。
果徑方面,調研過程發現三縣地區同一果園內果徑大小分布不均,大部分果徑偏小,極少數果徑較大,平均果徑在65-70mm之間,其中以65mm居多,同比歷年同期偏小。果面質量方面,慶城縣果面質量稍好,平均果銹率20%以下,西峰區和合水縣果銹率20%以上。慶陽地區存在偏果及果核無籽或缺籽情況。
天水市重點調研了秦安縣。
果徑方面,秦安縣果徑較小,主要集中在60-65mm之間,75mm以上占比極低,明顯小于往年同期。果面質量方面,川道的果園受凍害較嚴重,質量較差,果銹率20%左右,半坡以上及山地凍害較輕,果銹率20%左右,且切開果實后有缺籽或無籽情況。
調研總結
1、新季西部產區蘋果果徑同比去年偏小,為近5年最小
中泰期貨生鮮團隊自2019年至2023年歷年8月中下旬前往西部產區(甘肅省、陜西省)調研蘋果生長期情況,從歷年果徑數據來看2023年果徑同比去年偏小,處于近五年最小果徑。具體數據如下。
從數據得知,西部產區2019年-2023年五年平均果徑分別為71.79mm、74.45mm、71.82mm、72.29mm、66.69mm。從數據上看2023年平均果徑為歷年8月中下旬最小果徑,且從圖表中得知2023年65mm、70mm果徑數據占比較多,2029-2022年70mm、75mm果徑數據占比較多。
從圖表數據得知,延安產區2021年-2023年平均果徑分別為71.33mm、72.10mm、67.52mm,從數據上得知2023年平均果徑為近3年最小的一年,且從果徑分布數據看2023年主要分布在65mm、70mm果徑,而且55mm果徑也有接近5%的占比。
從圖表數據得知,甘肅產區2021年-2023年平均果徑分別為72.33mm、72.69mm、65.30mm,從數據上得知2023年平均果徑為近3年最小的一年,且從果徑分布數據看2023年主要分布在60mm 65mm、70mm果徑,而且55mm果徑也有10%的占比。
綜上,從調研數據上看2023年新季蘋果果徑為近5年最小,2023年調研日期較2021年、2022年提前一周,或許對數據有少許誤差,但2023年平均果徑較2021/2022年有較大差距,所以同期來看,果徑仍是最小。
蘋果果實膨大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在蘋果謝花后1個月前后,以山東為例,時間上為5下旬-6月上旬,這一時期主要是以蘋果細胞分裂為主,又被稱為幼果細胞分裂期;第二個高峰期是在7月中旬-9月中旬,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這一時期以細胞生長為主,又被稱為果實個頭膨脹期(公開資料整理)。當前仍處于蘋果膨大時期,2023年西部產區蘋果果個偏小,或許是在生長期間蘋果有干旱、高溫、陰雨天氣等天氣。8月下旬西部產區有陰雨天氣,或使果個生長,需持續關注。
2、新季陜西部分產區果面有果銹發生,蘋果質量同比偏差
果銹是蘋果果實表面上產生的類似銹狀的木栓層,發病嚴重時,使果面失去光澤,銹斑處酷似土豆皮。一般分為梗銹、胴銹和頂銹。在上述常見的幾種影響蘋果表觀的因素中,果銹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蘋果果銹在一般果園中都有,只是輕重不同。梗銹不達果肩,對果品的商品價值影響不大,而梗銹達肩、胴銹和頂銹則嚴重影響果實的外觀商品性。
新季蘋果3-4月份遭受不同程度的天氣影響,4月中旬,甘肅、山西、陜西等地區出現了降雪天氣;4月底,我國蘋果主產區前后遭受不同程度的霜凍影響;5月下旬臨近套袋時期,陜西、山西、河南、甘肅多個產區有降雨天氣;6-8月生長期西部產區有短期干旱、高溫及連續陰雨天氣發生。縱觀新季從發芽、開花、坐果、生長等時期,分別遭受偏低溫度、降雪、霜凍、降雨等天氣,或使得蘋果外觀品質受影響,生長期調研也發現局部產區果銹發生較重。
8月中下旬調研過程中發現延安市宜川縣果銹發生率較高,富縣、洛川縣局部區域有較多果銹;慶陽市、平涼市除較少地塊及受霜凍較重的區域果銹發生率較高以外,其余果銹率較正常(甘肅是平均果銹率15.52%);渭南白水縣果銹較正常(果銹率22.50%)。
從數據上可以看出2023年果銹率(26.48%)同比2022年(17.91%)高,主要原因是宜川縣秋林鎮、云巖鎮果銹率發生較高、富縣受凍區域、洛川部分區域果銹率較高,整體拉高了新季延安產區的果銹率。延安產區局部地區發生較重的果銹可能是以下幾種原因:其一,春季發生倒春寒或花期前后發生霜凍,則易使蘋果花芽及花器官受凍,后期果面形成凍銹;其二,蘋果生長期雨水較多導致蘋果袋內水分不能及時蒸發造成水銹;其三,在蘋果生長期長時間高溫干旱也會導致果銹形成,干旱后突發降雨,更會加重果銹的發生。
3、無籽、缺籽蘋果整體呈現畸形或果個偏小
種子在蘋果生長初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種子少的幼果競爭能力差,易脫落,種子數目多的幼果具有形成大果的基礎。種子在果實中的分布也影響果實的形狀,沒有種子的一面往往發育減緩,形成偏斜果。除此之外,過多的種子會產生大量的赤霉素等抑制花芽分化的激素,所以結果過多會導致花芽分化減少,影響第二年的產量,形成大小年(公開資料整理)。研究表明蘋果果實中的種子數量,與果實大小、果形等外觀性狀,有著顯著關聯。不同品種果實中的種子數量差異很大。同一品種(對大型果而言),種子數量多,果實大,果形端正高樁;種子數量為 5~9 個,果形為圓形,過 9 個,果形為長圓形(董九嶺,2017;楊槐俊,1993;陳菲菲,2015;)。
中泰期貨生鮮團隊在坐果、套袋調研過程中發現,甘肅產區、富縣產區部分受凍害較輕的區域,蘋果恢復生長,但是發現了無籽或缺籽的現象。生長期調研得知:受凍害重的區域不套袋情況較普遍、例如甘肅產區川道、長武縣部分產區;受凍害偏重的地方種子有黑心現象,且蘋果果個小,例如涇川飛云鎮、長武縣彭公鎮、昭仁街道;受凍較輕的區域蘋果有無籽或缺籽的現象,例如靜寧縣部分川地或半坡、富縣羊泉鎮以及其他部分縣區,且調研發現缺籽蘋果直接影響果形,畸形果較普遍。生長期調研發現多數無籽蘋果果個偏小,有少數無籽蘋果果個正常。
綜上,部分產區缺籽或無籽的現象,直接影響了影響蘋果的果形、果個大小以及果子的品質。
結論
縱觀新季蘋果從發芽、開花、坐果、生長期等時期,局部產區遭受偏低溫度、降雪、干旱、降雨等天氣,預示著新季天氣仍然是關注重點。7月份早熟蘋果秦陽以及嘎啦逐步上市,從上市的秦陽及嘎啦情況看,整體表現果個同比偏小、質量同比下降(天氣原因導致的返青、黑星病),使得好貨難尋,好貨價格跌幅較小,差貨價格跌幅較大,市場走貨不太客觀。早熟蘋果狀況或與晚熟蘋果有關聯,8月下旬中泰期貨生鮮團隊調研西部產區生長期情況得知。
1-新季西部產區蘋果果個同比去年偏小,為近5年最小;
2-新季陜西部分產區果面有果銹發生,蘋果質量同比偏差;
3-受凍害較重的區域不套袋情況較普遍;受凍害偏重的地方種子有黑心現象,且蘋果果個小;受凍較輕的區域蘋果有無籽或缺籽的現象,且調研發現缺籽蘋果直接影響果形,畸形果較普遍。
(文章來源:中泰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