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要點
供應:國內新增裝置有限,但預計總體負荷將提升。進口預計維持在高位。(偏空) 需求:MTO裝置重啟與投產主導短期價格走勢,但低利潤仍是值得關注的風險。傳統需求有望回升,但企業利潤普遍處于低位水平。(偏多)
庫存:工廠壓力不大,港口季節性累庫,整體中性。下游原料水平維持低位,下游對于甲醇的接受度尚可。(中性) 估值:上游利潤略高于同期水平,整體利潤水平不高,價差偏弱,傳統下游利潤分化, MTO利潤相對偏低。(中性) 觀點:短期中性,盤面沖高不追,中期關注01合約回調后的多配機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現貨與原料價格走勢
從現貨價格走勢來看,2022與2021年7-9月份均出現比較明顯的單邊上漲行情,回歸歷史可以發現,這段時間主力合約逐步轉移到01合約上,01合約天然有旺季屬性,價格易漲難跌,另外加上這兩年原料端煤炭大幅上漲的推動,使得行情出現較為明顯的單邊走勢。今年來看,二季度隨著煤炭價格下跌,甲醇現貨跟隨大幅下行,隨后煤炭階段性觸底,甲醇成本抬升加上供需好轉,6月見底回升,出現明顯反彈。
既然過去兩年二三季度的甲醇上漲主要由原料端推動,那今年有必要再次關注煤炭價格的走勢來預測盤面甲醇后續上漲的可持續性。
從國內煤炭的基本面來看,今年在保供政策下,國內煤炭供應維持在高位水平,另外進口煤炭大幅增加,進口價格明顯走低,當前煤炭處于旺季,日耗仍在高位,但后續需求將逐步轉淡,國內煤炭供需將逐步轉向寬松。從煤炭庫存水平來看,近期庫存邊際去化,但絕對庫存水平仍在高位,在高庫存環境下,煤炭缺乏大漲的動力。
因此從原料端來看,今年甲醇成本端難以有明顯抬升,價格運行區間缺乏上移動力。
供應端:投產有限
但負荷有提升預期,進口壓力仍存
2023全年投產預計663萬噸,未投產裝置220萬噸,三季度投產裝置150萬噸,四季度70萬噸,總體看上游投產壓力已較小。
從投產計劃看甲醇投產周期已進入尾聲,待投產裝置已相對有限,新增裝置壓力較小,但需要注意的是存量裝置仍舊較大,負荷有抬升預期,供應壓力仍會存在。
2023年1-7月國內甲醇累計產量4675萬噸,2022年同期為4760萬噸,同比減少85萬噸,源于今年甲醇整體開工整體偏低。上半年受利潤偏低影響,上游開工較低,預計下半年隨著煤炭價格下行,企業利潤有望修復,產量將會出現走高。
伊朗今年有一套165萬噸裝置投產,剩余裝置集中在2024與2026年投產。
7月進口走低,8月將重回相對高位,海外裝置開工恢復到高位水平,三四季度進口壓力仍存。
需求端:MTO復產與新裝置投產支撐需求預期
從新裝置來看,寧夏寶豐三期MTO裝置存在投產計劃,其生產50萬聚丙烯,40萬聚乙烯,25萬EVA,EVA預計10月底建成投產,烯烴項目開車在即。該套裝置投產后將為甲醇需求帶來明顯增量。
近期江蘇盛虹80萬噸MTO裝置重啟預期使得市場對于后續需求端較為樂觀,據8月14日消息,江蘇斯爾邦80萬噸/年甲醇制烯烴裝置8月12日左右重啟已出產品,裝置負荷提升中。該裝置于去年12月4日起全線停車檢修,當前重啟由于MTO效益相對較差,預計整體負荷不會太高。
MTO裝置利潤水平總體較為糟糕,處于同期低位水平。MTO裝置雖有重啟預期,但對于其重啟后的負荷仍持有較大的分歧。
參照歷史,除非在原料端大幅上漲或者裝置出現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甲醇能在MTO利潤低位的情況下維持上漲,否則MTO當前的利潤水平將限制甲醇上行空間。
MTO裝置外采單體經濟性明顯優于甲醇制,后續仍潛在單體替代影響,也將限制甲醇上行空間。
從傳統需求來看,近期開工有所回升,后續金九銀十需求有望逐步走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前期甲醇的走強,傳統需求利潤普遍壓縮到低位水平,后續需求能否持續恢復仍有待觀察。
庫存:港口累庫存,工廠庫存壓力小,下游原料普遍低庫存
(文章來源:五礦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