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底以來,國內聚乙烯市場價格重心不斷抬升,在國內穩增長政策支撐下,線性期貨偏強,帶動現貨走勢表現堅挺,國內石化陸續調漲部分產品出廠價格。截至期貨日報記者發稿,國內線性主流報價7900—8350元/噸,高壓8350—8900元/噸,較6月末漲50—100元/噸。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目前聚乙烯價格繼續下跌空間有限,入市意愿有所提高,但由于7月份仍處于需求淡季,下游仍以剛需采購,高端價位成交相對平淡。
“聚乙烯在7月初相對堅挺,一方面,經歷上月底停車增多和生產企業停銷結算,市場資源不多,市場止跌;另一方面,社會庫存持續下降,生產企業和貿易商庫存壓力不大,棚膜需求旺季有望來,市場心態相對較好。”隆眾資訊分析師胡瑋如是說。
(資料圖片)
在銀河期貨能化高級研究員周琴看來,聚乙烯近期上漲,有其個性原因,也有共性原因。“共性原因在于市場對于經濟政策的強預期,以及經歷了長時間的主動去庫存后,工業品存補庫存預期。個性原因在于聚乙烯高位檢修、庫存偏低、投產真空期。”她稱。
據金聯創聚乙烯高級分析師周瑞俠介紹,目前這一階段,國內聚乙烯裝置檢修相對集中,其中,蘭州石化、大慶石化、上海某企業等裝置仍處于檢修中。“部分石化如燕山石化專用料排產較多,通用量排產少也是市場挺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經過上半年降價,市場參與人士認為目前價位不高,8月中下旬后,國內需求將進入旺季,市場信心有了一定的恢復。”他稱。
“目前來看,聚乙烯市場心態已有所好轉,市場參與意識有一定提高,空單預售明顯減少,以出售計劃量為主。”周瑞俠表示,但考慮到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等均將延續加息,仍舊保持謹慎,保持謹慎,逢低采購,對于高價位接受起來依然較為困難。
“7月初,聚乙烯市場臨時停車裝置增加,檢修損失量漲至年內新高,日檢修損失量1.79萬噸。雖然成交并未持續好轉,但是基本面短暫的利好依舊,市場挺價和降價反反復復,市場價格小幅調整。”胡瑋表示,后市看,計劃開車裝置較多,檢修損失量有持續下降預期,支撐將越來越小。
盡管國內石化裝置開工負荷有降低,但在新裝置投產下,國產供應預期增加。
據胡瑋介紹,7月內計劃開車裝置涉及產能474.5萬噸/年,占停車裝置產能的78.88%,現有停車裝置在7月底基本都開車。“這個過程是逐步的,且距離供應增加也需要時間,但是市場交易的就是預期,供應增加預期,使聚乙烯市場上方壓力較大,市場有下跌預期。”他說。
“就下周而言,市場心態依舊偏多,檢修裝置增加較多,供應暫無壓力,積極挺價預計仍是主旋律,生產企業庫存和社會樣本倉庫庫存預計均小幅上漲。”胡瑋認為,上游和中游庫存的上漲必將打破市場樂觀的心態,市場挺價的動力有望逐漸打破,市場或小幅走低。
事實上,從基差來看,也印證這一點,聚乙烯基差維持偏弱水平,截至7月6日,基差-32,比上個工作日下跌66,7月聚乙烯基差維持了6月底的偏弱狀態。
對此,胡瑋認為,成交趨弱,市場價格有下跌需求。在他看來,單純的挺價,市場價格波動不大,市場難有行情,聚乙烯也難走出方向。
“聚乙烯市場挺價的背后,上游和中游庫存有積累風險,檢修裝置預計減少,供應有增加風險,而下游需求遲遲不發力,市場有下跌需求。”胡瑋表示,利空消化后,市場才有望向良性循環發展。
同樣,在周瑞俠看來,聚乙烯持續上行動力不足。隨著企業檢修期結束,產量回歸后供應增多,市場仍有下行風險。
“就聚乙烯市場未來供需面而言,新增裝置具體投產情況及需求實際提升較為關鍵。”周瑞俠稱,寧夏寶豐三期、中煤榆林煤炭深加工基地項目、天津南港120萬噸/年乙烯項目共計155萬噸裝置計劃2023年開車,目前尚未明確。國內不斷調整政策釋放穩增長信號,致力于提振消費和投資信心。“從需求慣例來看,三四季度需求將好于一二季度,但在全球需求低迷大環境下,政策提振力度暫時不充足,下半年需求提升不可做過高預期。”他稱。
除此之外,周琴認為,上半年PE進口減量主要來自中東,1—5月來自中東進口同比下降20%,主要原因是中東一季度檢修非常集中,而1—5月來自美國的進口持續處于高位,同比增長187%。“目前中東檢修已經恢復,海外新產能投放壓力也較大,下半年進口壓力預計邊際增加,雖然具體的進口增量取決于國內的需求價格情況,但潛在的進口增量也會限制價格上行空間。”她說。
“整體來看,下半年國內PE仍然處于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行情實現較大幅度上漲比較困難。”周瑞俠認為,考慮到目前價位整體不高,在國內政策面支撐下,聚乙烯向下深跌可能性不大。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