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春節過后,生豬需求進入季節性淡季,全國均價一度跌破14元/公斤,在二次育肥以及分割入庫的推動下,豬價上漲至16元/公斤水平,不過之后,需求跟進有限,二育熱情消退,豬價回落至15元/公斤附近震蕩運行。
目前養殖端仍處于虧損的狀態,自繁自養虧損259元/頭,外購仔豬育肥虧損472元/頭。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4343萬頭,環比下降0.55%,是正常保有量的105.9%,產能處于黃色區域。機構調查數據顯示,2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下降1.84%。不過據了解,當前仔豬銷售利潤是比較好的,頭均利潤在200元左右,所以主動淘汰母豬的情況比較少。2月份,北方非瘟疫情導致一些病豬淘汰,隨著天氣轉暖,非瘟疫情趨穩,預計后期母豬不會大量主動淘汰,產能相對來說仍是充足的。
需求方面,去年四季度,整體消費較差。今年1—2月份,消費緩慢回升,餐飲消費同比增加9.2%。從屠企開工率上看,當前開工率為29.4%,較去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鮮銷率是89%,春節后豬肉消費旺季轉淡,終端需求走貨緩慢,鮮銷率較節前轉差,凍品庫容率為20.1%。2月上旬豬價處于較低水平,部分屠宰企業開始分割入庫的操作,不過豬價上漲后,主動入庫減少,市場走貨不理想。整體來看,屠宰量略有好轉,但終端消費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水平,餐飲訂單有所回暖,家庭消費表現一般。
今年以來,人流、物流流動性加大,導致北方地區非洲豬瘟較去年有所加重。筆者3月13—17日走訪了山東、河南地區的養殖、屠宰企業及貿易商。經了解,山東、河南地區母豬和商品豬均受到非瘟疫情的影響,山東部分地區相對嚴重,能繁母豬去化在10%—15%,生豬存欄去化在20%—30%。河南部分地區能繁母豬去化在25%—35%,不過損失嚴重的大部分集中在散戶群體,大集團、頭部企業影響較小。近幾年山東、河南地區散戶占比不斷下降,目前散戶占比在30%左右。綜合來看,山東、河南地區受非瘟影響損失在5%—10%。南方地區,非瘟疫情影響較小。整體來看,非瘟疫情對全國產能影響有限。
從生豬生長周期看,正常出欄節奏下, 3—10月,生豬出欄量將呈現增長趨勢,在下游需求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豬價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動力。不過豬價跌至14—15元/公斤區間時,下方空間或將有限。一方面,若豬價下跌至14元/公斤,豬糧比價將跌破5,此時豬價進入一級預警區間,國家將啟動臨時收儲,會對豬價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另一方面,4—5月是二次育肥的高峰期,若豬價跌至14—15元/公斤區間水平時,預計二次育肥會集中入場。此外,據了解,屠企在豬價跌到7—7.2元/斤時,會主動分割入庫。從以上幾方面看,短期豬價在14—15元/公斤會有比較強的支撐。
綜上所述,對后期價格不宜過分樂觀,一方面當前產能處于黃色區域,3月份開始,生豬出欄量將逐步增加,供應仍充足;另一方面,豬價經歷了去年的大漲大跌后,今年養殖戶相對謹慎,或使豬價運行區間相比去年縮窄,后期重點關注二育節奏。(作者單位:東興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