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最近,乙二醇經過回調整理之后,返身向上,主力合約再創階段新高。
二三季度供應縮減
短期來看,乙二醇國內供應邊際回升。截至1月5日,國內乙二醇整體開工負荷在64.18%,環比提升1.31個百分點,其中煤制開工負荷在56.3%,環比提升7.3個百分點。增量主要是部分煤企近期重啟和提負,其中湖北三寧60萬噸裝置近期提負,安徽昊源30萬噸裝置重啟。
進口持續偏低,一方面,由于乙二醇國內產能過剩,因此來自近洋地區國家的一些高成本進口貨源被逐步擠出中國市場,乙二醇進口量本身就在長期下滑的趨勢中。另一方面,隨著美國貨源進口占比的提升,北美寒潮對國內乙二醇供需格局的影響變大,北美寒潮影響當地企業停工時間在20—30天,涉及供應損失量預計在20萬噸左右,預計到中國的量會減少10萬噸。在進口偏少下,近期到港預報一直偏低,加上聚酯企業有節前補庫,因此乙二醇港口庫存累積速度不及預期。
近期的變量在于遠期供應出現了改善預期。部分工廠公布2023年檢修計劃,在持續的低利潤下,幾家一體化大產能企業5月份都有轉產計劃。另外,乙二醇2023年的投產計劃已經不多,因此二三季度的供應縮減預期增強,供應過剩問題有望得到改善。
需求有回暖跡象
從現實層面看,目前終端是年前停工階段。截至1月5日,江浙地區加彈、織造、印染分別為14%、14%、30%,環比上一期下降12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8個百分點。聚酯方面,目前綜合開工率在67.5%,還有一定的下滑空間,主要是短纖企業1月中旬有較多減產,不過今年長絲提前減產,因此綜合負荷繼續下滑空間已經不大。目前市場對需求端主要還是交易年后需求復蘇為主,預期仍然偏好。
綜合來看,由于供應過剩預期好轉,主要是二三季度供應減量增多,加上2023年國內需求有較大回暖預期,近期商品市場情緒持續轉暖,而乙二醇一直估值很低,有較大的估值修復需求,因此價格表現偏強。
后期來看,乙二醇供應過剩問題在2023年大概率會改善,價格有上行驅動。但短期國內供應仍然偏高,需求暫未完全改善,市場提前去交易供需改善預期,因此價格可能還會反復,但長期來看,行業已經出現了向好格局。(作者單位:新湖期貨)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