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和棕櫚油之間的跨品種套利一直是農產品的一個經典套利模式。今年豆棕價差波動劇烈,給兩者之間的跨品種套利提供了很多機會。
從10月中旬開始,豆棕價差開始進入季節性下跌趨勢,多棕櫚油空豆油的套利是今年四季度一個很好的套利策略。雖然在上周豆棕價差一度出現快速反彈,但從本周開始豆棕價差有望重歸下跌趨勢。
季節性原因
(相關資料圖)
棕櫚油產量有一定的季節性規律。受東南亞地區旱季和雨季的影響,棕櫚油產量在每年的3月至10月(旱季)處于增產周期,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雨季)處于減產周期。因此,棕櫚油價格隨著11月進入減產周期會相對偏強。同時該階段也剛好是美國大豆收獲集中上市階段,對大豆及相關產品價格有一定的壓力。因此,在每年的四季度豆棕價差有較大概率會出現下跌走勢。
11月馬棕大概率減產且庫存下降
根據氣象預報,今年從10月開始東南亞地區的降雨量高于往年同期,尤其是進入11月降雨量進一步增加,局部地區已經出現暴雨洪澇災害,這勢必會影響棕櫚油的產量。此外,今年以來馬來西亞種植園勞工短缺的問題也一直沒有得到改善。根據南部半島棕櫚油壓榨商協會(SPPOMA)的最新數據,11月1—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環比下降12.39%。此外,根據船運調查機構ITS最新數據顯示,11月1—20日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環比增加9.6%。這同時意味著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有望出現下降,終止此前連續5個月增長的勢頭。
印尼恢復征收棕櫚油出口專項稅
由于之前印尼國內棕櫚油庫存過高,印尼為刺激棕櫚油出口自7月15日開始實施棕櫚油出口專項稅(levy)豁免政策,且兩次延長該政策實施期限至今年年底。不過印尼國內棕櫚油庫存快速下降,至9月下降至402萬噸,較5月高位下降44%,接近往年正常水平,因此印尼從11月下半月開始恢復征收出口專項稅。這勢必會導致印尼在棕櫚油出口市場的份額下降,同時會提升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份額,進一步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庫存出現下降。
國內豆油庫存有望增加,棕櫚油庫存則面臨高位回落
10月初以來,國內豆油和棕櫚油庫存呈現背離走勢,豆油庫存持續下降(自10月11日的65.75萬噸下降至11月22日的53.55萬噸),但棕櫚油庫存持續增加(自10月4日的52.5萬噸增加至11月22日的91.4萬噸)。主要因為今年大豆進口量同比有明顯下降,尤其10月大豆進口量僅為414萬噸(受船運影響),為過去8年來月度進口量最低水平;而與此同時,自下半年以來棕櫚油進口量則明顯增加,尤其9月、10月進口量分別達到61萬噸和48萬噸,同比增加24.5%和33.3%。這也是上周豆棕價差之所以快速反彈的重要原因。
不過豆油和棕櫚油庫存情況在后市有可能發生改變。根據船期統計,預計11月和12月進口大豆到港量將分別達到820萬噸和1000萬噸。隨之而來油廠的開機率也有望大幅提升,機構調研顯示,本周油廠開機率將提升至71.37%,較上周增加18個百分點。因此,預計后市國內豆油庫存也將隨之增加。而隨著馬來西亞棕櫚油進入減產周期,印尼恢復征收出口專項稅,我國棕櫚油進口量在12月可能會出現明顯下降,那么國內棕櫚油庫存也將面臨高位回落的可能。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豆棕價差有望從本周開始再度進入下跌趨勢。
(文章來源: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