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今年以來,主要受美元匯率持續走強以及內外部經濟環境更趨復雜嚴峻等因素的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表現一度低迷。不過,近期人民幣匯率在波動中有所回升,一方面由于美元指數短期內出現大幅跳水,另一方面我國經濟回穩向好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盡管海外宏觀環境變化且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對外匯市場形成沖擊,鑒于我國穩增長政策落地顯效、經常項目保持順差、逆周期調控工具充足,人民幣匯率不具備趨勢性大幅貶值的條件,將運行在合理區間,雙向波動持續常態化,未來走勢前景偏樂觀。
一是外部環境。為了遏制通脹攀升,今年美聯儲采取了更激進的加息策略,聯邦基金利率已經從0.1%快速上升到了3.1%。快速加息必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作用,可能加重經濟衰退的風險,未來進一步大幅加息的空間已經開始萎縮。近期歐美多項經濟數據表現不佳,反映出美國和歐洲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逐漸增大,市場對于歐美央行鴿派轉向的呼聲越來越高。受此影響,預計美元指數難以持續走強,不排除由強轉弱的可能,將有助于緩解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壓力。
此外,復雜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疊加俄烏沖突風險,全球避險情緒高漲。與除了美元以外的主要貨幣相比,人民幣具備較強的韌性和穩定性,人民幣資產的全球吸引力正在提升,逐漸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避險資產,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趨于走強。
二是經濟基本面。經濟基本面是匯率波動的基礎,我國經濟基本面表現穩健且未來預期向好,將有助于匯率走穩回升。我國經濟克服多重超預期沖擊的不利影響,三季度主要指標恢復回穩,保持在合理區間。三季度經濟增長3.9%,增速比二季度加快了3.5個百分點,環比增長3.9%,經濟增速加快表明增長動能逐漸增強。當前我國經濟增速還未恢復到中高速,但在全球依然處于前列,顯著好于發達經濟體。從整個三季度經濟運行來看,供需兩端都明顯改善,特別是工業生產顯著加快,高技術產業增長快速,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
積極因素累積增多,隨著生產需求逐步改善,經濟增長動能有望保持恢復勢頭,預計今年四季度經濟增速將加快。我國已經出臺了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消費復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部署了一系列穩定經濟大盤的接續政策措施,繼續加大退減緩稅費政策支持,貨幣政策將運用數量工具和價格工具持續發力穩增長。基建投資有望延續逐漸上升趨勢,制造業投資保持較好增速,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是國際收支。我國國際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經常賬戶保持順差且不斷擴大,將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力支撐。上半年我國經常項目順差1663.7億美元,同比增長了約500億美元。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31.1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9%;其中,出口17.67萬億元,增長13.8%;貿易順差4.23萬億元,同比擴大53.7%。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將超過5.5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雖然全球經濟放緩將影響到海外需求減弱,出口訂單將可能有所下降,但我國作為全球最大制造業國家,出口依然具備很強的競爭力。特別在重要商品貨物如光伏組件、新能源設備以及汽車等出口仍延續較高景氣度,將對我國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我國經常項目外匯收支狀況好于資本項目,近幾年資本項目出現略微小幅逆差,主要原因在于我國企業對海外的投資增長,并未出現明顯的資金流出。今年上半年資本項目逆差2.1億美元,波動很小,對國際收支不構成影響。綜合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今年上半年我國國際收支依然保持平穩的順差。
四是政策層面。我國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外匯市場調控工具充足。一系列穩匯率政策有助于將外匯市場中的投機因素擠出,加強預期管理,促進市場保持平穩。近幾個月,央行相繼采取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上調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等政策,穩外匯力度逐漸加大。近期,人民銀行、外匯局宣布,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增加企業和金融機構跨境資金來源,引導其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該政策屬于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措施之一,有利于增加境內美元流動性,有助于穩定市場信心。未來,我國可以使用的調控工具還有很多,如繼續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啟用逆周期因子政策等工具,將確保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波動。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